第一百二十章(第2/2 頁)
鑲手中的三萬人馬,一旦僵持起來,那將是毫無勝算。
因此崇禎堅持要調一萬步兵,如此雖然會使得行軍速度緩慢,但足以應付所有的突發情況了。
但楊永明始終認為步卒的行軍速度太慢,而且在草原上,也只有騎兵才是王道。
最後說了許久,楊永明大致的說了一下自己的計劃,崇真才勉強同意,但騎兵人數還要增加。
最後商定的人數是兩千騎兵和一百緹騎。
之後談起時間,二人自然是覺得越快越好。
而周遇吉則是從頭到尾一臉的一臉懵逼,這個時候崇禎才轉過身來,向周遇吉說明了一下楊永明的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周遇吉聽後則是大為驚訝,隨後則自然是認同。
崇禎對其說道:“周遇吉你聽著,朕要你一定要保護好永明,哪怕是你死了都不能讓他死。
若是遇到險到險境,你就算是綁也要將他給我綁回來,聽到沒有?!”
周玉吉聽後先是一愣,隨後連忙保證。
但崇禎終究是有些擔心道:“永明,依朕來看,要不這蒙古還是別去了吧。
對付流賊就算沒有騎兵,可就算憑藉京師和秦兵,再加上保定兵應該也足矣呀。
如今之境皆是朕之過矣呀。”
王承恩聽到蒙古頓抽口涼氣。
大明與蒙古可以說是相愛相殺了三百來年,自太祖推翻元蒙建立大明到成祖五徵蒙古。
以及後來大明戰神御駕親征,導致土木堡,差點要了大明的命。
可以說這歷代皇帝基本都與這蒙古有過節。
雖說與蒙古互市也有過百年安定,但崇禎年間與蒙古的關係可不好。
陛下登基以後立即改變了對蒙古的賞賜政策,盡格其職把賞賜全部取消。
第二年塞外出現大量饑荒,蒙古各部希望明朝能夠開倉救濟,但是崇禎堅決不許。
而蒙古也就此對大明死了心,於是就向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群求幫助,努爾哈赤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但給糧還鼓勵通婚,雙方約定蒙滿一家,共同將矛頭指向了大明。
致使此的明朝軍隊疲於奔命敗績連連,雖每年節約了二十萬兩的白銀,卻使得邊疆永無寧日。
這也就是崇禎自己所說的錯。
:()大明之拯救崇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