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法克儒(第2/3 頁)
小過見責溫侯?倘彼心變,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來朝喚入,賜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無事。”卓依言。
後來呂布又在鳳儀亭私會貂蟬,被董卓撞破,董卓只要殺了呂布,又是李儒勸說曰:“恩相差矣。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只因不曾與貂蟬打過交道,未全面識破貂蟬,但董卓若依從了李儒,將貂蟬這個間諜贈與呂布,反得呂布忠心。此亦可謂美人計;舉手之間便破了王允的美人計,無意之中便又成計,可謂反間計。
演義中,董卓接到李肅回報,說要禪讓,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這個時候其實李儒已經知道董卓的敗局了。要不怎麼偏偏他這個最親信的人沒出現在這種場合?其實應該是他也不知道董卓與王允最終誰會取得勝利,畢竟董卓掌握兵權,手下大將除了呂布都還健在。估計他也是想看一看最終的結果再採取下一步行動,此可謂隔岸觀火計。
呂布卻大恨李儒,或者說是畏懼、忌憚他,一旦將董卓殺死之後,立刻大呼“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李肅應聲願往。忽聽朝門外發喊,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可見李儒雖然聰明一世,計出百條,卻有些識人不明瞭。此可謂計無可施計。
史實中李儒不是這樣死的,《後漢紀》:(後來李傕犯駕,挾天子坐朝廷)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獻帝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李傕)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這應該是李儒對李傕的說辭,李傕需要李儒這樣的謀士,李儒需要朝廷這樣的平臺,故此在李傕為李儒求官之前,兩人肯定見過面,商量過求官的事。李儒便對李傕說下如此說辭,萬一皇帝不同意,或者問罪,便讓李傕對皇帝也這麼說。此可謂偷樑換柱計,因為這就是偷換概念,推託責任,所有過錯都往死人身上推就對了。
後來沒做成官就隱居或者逃亡了,或隱居山林,或客死他鄉,再沒有記載。如此玩弄董卓、呂布、朝廷於股掌之間,又能全身而退者,李儒也。
好言相勸進入戰鬥,李儒竟然帶著牛輔上陣,又有侍從、護衛、家奴等都帶兵來戰。好言相勸一個水淹七軍,竟然封住了六人,一時心中大定。系統提示,李儒不慌不忙對妙不可言使用了計策,什麼計?不提示。本來妙不可言也是使用了水淹七技能,要和好言相勸一起封住對方,增加一下成功率的,這一下子只見妙不可言一個發動技能的動作,然後就把這個技能全部都用在好言相勸的隊伍身上,一下子也封住了好言相勸、把酒言歡等五個單位。而言為心聲的加狀態技能又全部扔到對方身上,眼見不得對方戰力提高了一大截。
鬱悶啊。陣前大家大眼瞪小眼,只有了了幾個單位打了兩下,不痛不癢地便結束了第一回合。尤其是武將打在對方身上,好像都對抵抗物理攻擊很有心得。
第二回合,李儒仍然用計:釜底抽薪計。直接將言笑晏晏的隊伍給清場了,沒有隊伍了還打得起來嗎?好厲害的計策啊,直接秒殺一個單位。
嚴昊急忙使用解封技能,言言善果、把酒言歡都使用了計無可出技能,清除掉兩個單位的異常狀態。自己的狀態加不上了,其他能輸出的全部輸出吧,第一回合沒掉多少血,也不用回血。
第三回合,李儒使用了特計,全部解除了封印,還都回了600點的血。每個技能都是新的,系統也不會提示對方的技能名稱,嚴昊只能看著對方一揮手、一彎腰,就把技能施放出來了。這一回合沒想到言為心聲和言言善果的負天下人技能打出了高傷害,看來精神攻擊對李儒有效,法術能夠剋制李儒。
第四回合才算解除了封印,進行正常對敵狀態,打出了戰爭的樣子。消滅對手四個單位,還剩下六個單位。但是好景不長,好言相勸的隊伍也隨後被接打飛了兩個,好言相勸便又招喚出來自己的官兵,準備大幹一場。就象一聲球賽,本來1:0,還沒過一分鐘,便被人家連灌兩個,從領先到落後,前後不到一分鐘,不得不中場換人繼續打。
第五回合,第六個回合,第七個回合。。。所有角色的智慧已經全部見底了,全都衝上去平砍,李儒不甘心的倒下,口中大叫道:“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啊!”
嚴昊看了看李儒倒下時自己這一方最後使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