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法克儒(第1/3 頁)
快快快,過了這個日常,媽媽應該飯也做好了,做完任務先下線吃飯,吃完飯再。。。繼續。第六個需要面對的是董卓的軍師,謀士李儒。
李儒本來是董卓女婿牛輔蒐羅來的謀士,當年董卓接到何進矯詔進京勤王,便將李儒要來麾下隨軍進長安。李儒便盡心盡力輔助董卓,常有定計。
第一計,進京勤王時,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此為名正言順,以塞天下悠悠眾生之口,可謂之假痴不癲計。
第二計,董卓接回二帝,將兵馬屯在城外,自己經常帶著李儒出入宮庭,略無忌憚。過了幾天消停日子,董卓欲廢帝別立,問計李儒。李儒曰:“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此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之反客為主計。
第三計,廢帝劉辯與何太后、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淚不曾幹。一日,偶見雙燕飛於庭中,遂吟詩一首。詩曰:
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
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董卓時常使人探聽。是日獲得此詩,來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
帝與後、妃正在樓上,宮女報李儒至,帝大驚。
儒以鴆酒奉帝,帝問何故。
儒曰:“春日融和,董相國特上壽酒。”
太后曰:“既雲壽酒,汝可先飲。”
儒怒曰:“汝不飲耶?”呼左右持短刀白練於前曰:“壽酒不飲,可領此二物!”
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飲酒,願公存母子性命。”
儒叱曰:“汝何人,可代王死?”乃舉酒與何太后曰:“汝可先飲?”
後大罵何進無謀,引賊入京,致有今日之禍。
儒催逼帝,帝曰:“容我與太后作別。”乃大慟而作歌,其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亦作歌曰: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歌罷,相抱而哭。
李儒叱曰:“相國立等回報,汝等俄延,望誰救耶?”
太后大罵:“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必當滅族!”
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后,直攛下樓;叱武士絞死唐妃;以鴆酒灌殺少帝。還報董卓,卓命葬於城外。
此為斬草除根,廢帝不可長留,李儒不敢假手他人來殺帝,雖然書中說是董卓之命,實則就是李儒全盤謀劃,親手施為,可謂釜底抽薪計。
李儒因此成就“壽酒不飲,可領二物”弒帝技能。
第四計,十八路諸侯討董,三英戰呂布,返回虎牢關。卓怒,問李儒。儒曰:“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李儒因此獻計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李儒又曰:“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鉅萬。”卓即差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此乃謂退兵以示弱,保留實力,再掠奪富戶,充實軍需,可謂順手牽羊、走為上計,獲利極大,民心失望更大。
第五計,且說董卓遷都長安,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結果呢,曹操果然帶兵追來,被呂布等人殺得大敗。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此為伏兵殺敵,解後顧之憂,可謂以逸待勞計。
第六計,呂布因貂蟬屈身董卓,怒恨而歸,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見卓曰:“太師欲取天下,何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