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天下大同(第2/2 頁)
禮制。
否則即便取得了禮制神職,也不能向他其他世界的信徒普及。
由此考慮,他所要的禮制,應是一種普適的,放在哪個世界都不違和的。
程信對此,已有了一些想法。
……
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
程信再次回到魏國都城。
名家的辯子在他之前就已經回來,並將新的計劃告知了魏都的各家諸子。
他們沒有捨近求遠,正在以魏都為核心,在整個魏國行動著。
群賢苑,魏王安頓各家諸子及弟子的所在。
這裡也建造了不小的敬神居。
程信召集了諸子,開始說服。
“諸位,此行所見,百姓困苦,我很心痛。”
醫子(醫家)嘆道:“是啊!……”
程通道:“當今之世,禮神已死,禮樂崩壞,我認為應該制定一套新的禮制,方能扭轉乾坤。”
他最終選定的核心目標是兩個,尊神和大同。
他自身就是神靈,尊神是必須的,總不能制定出一套將神靈排除在外的禮制出來。
何況要透過這套禮制在當前的平行宇宙獲取神職。
那就繞不過七尊祖神。
若這套禮制將神靈排除在外,如何能在七國通行?
大同即是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強調的是天下萬物之間的和諧共處。
它源自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表達了對於理想社會的追求,即人人平等、和諧共處、沒有矛盾和衝突的社會狀態。
“天下大同”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禮記》中,描述了一個沒有私有、沒有階級、沒有壓迫、沒有不公的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遵循道德規範,尊重他人,追求公共利益,注重個人修養和自我完善。
“天下大同”的概念後來被應用於不同的領域,例如哲學、政治、經濟等。
在哲學領域,“天下大同”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在政治領域,“天下大同”則強調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和世界大一統的理想。
在經濟領域,“天下大同”則強調資源的共享和經濟的均衡發展。
總之,“天下大同”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核心之一,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家之間的和諧共處和均衡發展。它對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