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翻山越嶺啟征程(第1/3 頁)
1948年4月末的一天,楊學山和本村的劉大龍以及鄰近一些村的一群青年人在李軍的帶領下,由太行縣奔赴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遂行在中原建立人民政權的任務,從而開創中國的新紀元。
他們走到沙河邊界時,遇到了本村的劉制鋼。得知楊學山和查大在南下,劉制鋼私下力勸楊學山和查大別南下了,趕快開小差回西羅山村過三畝土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坦日子去。他說,他就是從黃土嶺前線開小差的,打仗死人老了去了,能活下來的沒幾個,天大地大人命最大!沒命了啥都沒了!
楊學山不僅沒聽劉治鋼的勸說,相反勸說劉制鋼跟他一起南下。楊學山還跟劉制鐵說,如果劉制鋼肯跟他們南下,李軍隊長那由他去說。但劉制鋼堅決不南下,他還想多活幾年呢,並趁楊學山不注意的時候,腳底下抹油——溜了。後來,他在家鄉當了一名理髮師。
楊學山一行南下的青年們按照計劃,向南來到了南下幹部聚集地。在那兒,楊學山還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小麥像寬廣的海洋,翻滾著波浪,水渠裡的水泛著銀色的光芒,在麥地中潺潺流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祖國煥發出了青春!青春的中國激起我豪邁的情懷!我頓時感到美麗的新中國在向我們召喚!”楊學山在回憶錄中寫道。
來到聚集地後,楊學山與各地彙集來的幾千名南下幹部進行了整編,組建了華北南下工作團。幹部團分成八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設三個中隊,每個中隊下設多個班,每個班六至七人。縣級領導擔任大隊領導,區級領導擔任中隊領導。作為老解放區的村幹部的楊學山只作了一名隊員。
整編完成後,組織上又對南下工作團進行了有關土改政策、工作方法等理論的學習,闡明瞭華北南下工作團的任務:隨大部隊南下中原,消滅當地的土匪惡霸,開闢新的解放區,建立人民政權。
楊學山對當年西柏坡的培訓和學習頗有感受:透過這半個月的培訓和學習,人生奮鬥目標更明亮了!信心更足了!中央領導的人民群眾路線的思想對他以後自覺樹立起從人民群眾中來再到人民群眾去的人民群眾工作路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他以後做一切事情都要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信念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習快結束時的那天晚上,組織上還專門為南下幹部團放映了蘇聯故事片《攻打柏林》。儘管是無聲電影,但是,楊學山這撥南下幹部覺得很稀奇,很興奮,——大家第一次見到電影和電。楊學山回憶當年的感受:“第一次看到沒有電燈。覺得電燈真神奇。沒有燈油就能發出那麼亮的光,那麼小小一個電燈泡就能把黑夜照得通明。並覺得這盞燈一定能夠照亮被黑暗已經遮擋了幾千年的中國!”
之後,華北南下工作團正式啟程。夜間過大莊,接著又繼續南下來到曾經的趙國地界。在那兒休整數日。期間有組織地幫助群眾收麥。收完麥後,向西轉道到晉東南。從那兒又登上太行山。之後又從太行山向南,下山到了黃河邊的一個村莊。
一路上,楊學山看到土改後的農村的新氣象,——牆壁上刷有醒目的標語,黑板報上介紹著時事和生產的情況,民兵們在操場上操練,學生們放聲歌聲,老區人民的熱情接待,——所到之處的老區人民知道他們要過黃河,解放全中國,主動上前幫忙:騰房子,燒開水,見南下幹部吃飯時沒菜,還送來家裡自制的酸菜和鹹菜等……
然而,由於當年的衛生條件不好,加上風餐露宿,吃住條件極差,不少幹部染上了傷寒,瘧疾(打擺子)、疥瘡等疾病。但這幫貧苦出身的南下幹部們沒有被疾病打倒,他們互幫互助,緊跟大部隊南下不掉隊。
為了南下順利開展工作,在黃河邊的村莊逗留期間,組織上給每人發了冀南幣五萬元,約等於舊人民幣五十元,現人民幣不到五塊錢。李軍用這些錢買了一個紅木菸斗。興高采烈地給部下顯擺:“用此菸斗抽菸特別好。一不燒嘴,二味道好。聽說,斯大林用這種菸斗在二次大戰最危急關頭保持著冷靜,打敗了希特勒。這種菸斗陪也陪伴開國將領們打了很多勝得的大仗。”然後轉身逗楊學山,“馬上就南渡黃河了,你不想買一個,當一名常勝將軍?”
楊學山從李軍手裡拿過紅木菸斗,好奇地打量著:“這不就是木頭疙瘩嗎?要咱們好幾萬,太貴了!咱們太行上這種荊棘疙瘩有的是,都當柴火燒了。”
“趕快給你娘寫信,別再燒了,等南下中原的革命任務完成了,咱們就回太行辦一個大大的菸斗製造廠。賺一大筆錢,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