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頭鐵的魏氏(第2/3 頁)
在晉國與楚國進行爭霸的階段,成為兩個當世強國爭霸戰場的鄭國玩反覆橫跳,不止獲得了“老牌投降國”稱號,其實也將國格這玩意丟了個一乾二淨。
這樣一來,鄭國獲得什麼遭遇,給人一種覺得理所當然的印象,還真的沒有多少人會在意鄭國到底吃了什麼虧。
智宵滿是讚歎地說道:“魏氏有擔當啊!”
察覺到了一個事實,有沒有膽量去揭開蓋子,真的需要冒其風險的擔當。
當然了,魏氏也算是抓準了時機,趁著天下列國紛紛擾擾,有能力干涉的各方勢力抽不開身,果斷地就那麼幹了。
智申說道:“魏氏兩月之內已克四城。”
智宵並不羨慕,說道:“滅鄭不易。”
鄭國在百多年的時間之內一直成為兩大強國的爭霸戰場,搞得鄭人練就了“烏龜流”神功。
當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神功,其實就是鄭國不止將“新鄭”打造成了有九道防線的堅城,其餘城池在防禦設施上也比其他諸侯國更誇張,也就俗稱“烏龜流”了。
只是,魏氏兩個月內攻克四座城池仍舊顯得速度極快,尤其攻克的是鄭國的城池。
在防禦一方有做事先準備的城池攻防戰中,哪一次打起來不是以“年”來作為計數單位呢?打個兩三年都未能攻克,著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一場城池攻防戰打個十來年未分勝負也不是沒有。
智宵所知道的鄭國資訊,大小城池將近五十座,人口總數約八十萬。
鄭國一直維持“三軍”的數量,也就是一個軍團一萬兩千五百人,擁有中、上、下三軍。
並不是說鄭國只拿得出手三個滿編軍團,這個就是按照《周禮》的規則,形成了一種軍事機制,一定還有更多可動員入伍的兵源。
在春秋時代,戰陣上喊嗓子“三軍將士隨我上”之類,指的就是“中軍”、“上軍”、“下軍”這三軍,並不是海軍、陸軍、空軍。
到了後面的王朝肯定不再遵循《周禮》了,吼“三軍將士啥啥啥”之類,可以視作像春秋戰國出現的成語被應用那般,屬於是給喊順口了。
“鄭國算是列國中相對比較能打的一個,他們還喜歡玩城池攻防戰,真沒有多麼好滅。”智宵心想。
事實上,智宵在擴張階段最不想面對的當屬習慣玩“烏龜流”的鄭國,一次次用兵都要打城池攻防戰,打贏了也是死傷慘重的局面,後面也得不到多少現成的好處。
如果在鄭國和齊國選一個,智宵反而會選看上去更強一些的齊國。
雖然齊國強大,可是齊國君臣沒有找到自己的特點,不管多少次都會很頭鐵地玩野戰。
鄭國不管是強盛或弱小階段,他們就是不玩野戰,一開始就抱定了據城堅守的想法。
智宵也就不知道原版歷史上韓國滅鄭國花了七十多年,搞到最後還是用陰招才最終滅掉鄭國,不然就該稱讚魏氏太過頭鐵了。
原本歷史上的韓國並非一開始就墊底,打一個積弱的鄭國要耗費七十多年,更需要用陰招才最終成功,不正是因為鄭國玩“烏龜流”嘛。
“父親前來,宵恰好往南部。”智宵說道。
智申看向智宵,一副很驚訝的表情。
智宵解釋道:“宵若在,秦國不敢輕動。”
秦國的名聲固然不好聽,可是各諸侯國並不像看輕鄭國那般看待秦國。
智氏無法像魏氏那樣不找個充足的理由就實施軍事入侵是其一,其二則是智宵奔著十年內驅趕或滅掉秦國的目標。
秦人也不像鄭人,相比鄭人願意認命,秦人顯得倔了許多。
智宵不光要佔領秦地,以後還要統治秦人,太多事情不能做絕,採取“防守反擊”模式最為恰當。
這種脫褲子放屁的舉動看似很多此一舉,其實就是一種細節上的體現,而這種細節一定會出現應有的效果。
智申只問一個問題,道:“若秦軍來攻?”
智宵答道:“宵已有全盤部署,屆時輔果、程朔知曉如何行事。”
也就是說,儘管智申來了西部,最好不要多做一點什麼。
聽懂了潛臺詞的智申沒有產生什麼惱怒的情緒。
並不是智申軟弱,其實目前的貴族比較有自知之明,不會明知道本身不足還各種不服氣,講究的是一個術業有專攻。
他們有這種心態也不奇怪,尤其是對一家之主來說。
作為一家之主,無論麾下的誰取得什麼成就,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