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勾踐怎麼在這裡!?(第1/3 頁)
晉國與吳國的衝突就以這麼虎頭蛇尾的方式結束了?
只是暫時告一段落,並非真正的結束。
哪一天晉國或吳國亡國,也能是吳國放棄爭霸,才算是真正的結束。
這一次會盟的鬧劇以吳國退出落下帷幕,再一次讓天下人見識到了東南一隅那個國家有多麼無賴。
只不過,世人對吳國的印象本就那樣,倒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因為吳軍留下了輜重,算是以傲嬌的方式辦成了智宵所要的條件,晉軍自然是放棄了追擊,剛離開的趙毋恤、韓庚也被叫了回來。
“吳人只配在南逞兇,中原絕無其立錐之地。”趙毋恤並不滿意被喊回來,無法對智宵發牢騷,只能對吳國釋放怨念。
如果晉國不想放過吳國,該次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奈何晉國穿著鞋,吳國卻是赤腳。
吳國作為新興的崛起之國,本來就應該對現有規則發起挑戰。
晉國需要顧忌的事項太多,以後還想要舉行會盟,可以狠狠地教訓吳國一頓,教訓的過程中卻要掌握好一個適度。
“吳人本就如此……”韓庚能感覺到趙毋恤心裡有十足的怨念,自己的心情倒是挺好的。
消停了就好啊!
這一次會盟要是沒有吳國鬧事,幾個家族用得著釋出新一輪徵召命令嗎?
知不知道一次徵召命令下發,家族當年要少收多少稅。
所以,智氏、魏氏和韓氏下達了新的徵召令,不會因為吳軍南撤而解散,一定會找活給被徵召起來的部隊去幹。
智宵不清楚魏氏和韓氏會怎麼選,智氏新徵召起來的部隊將會調到西部,投入到對白翟的交戰當中。
如果不是秦國參與會盟,其實智宵更想對秦國發動戰爭。
在秦國前來參與會盟的前提下,智氏就應該對秦國保持克制,除非是利益太大,比如能夠一戰滅國,要不然還是遵守既定規則為妙。
智宵到目前為止都是用春秋時代的思維在明面做事,私底下玩的才是現代人的那一套。
為什麼智宵會選擇遵守規則?只有一個原因,因為這樣對他才是最有利的。
他們只走了一個上午就再次回到會盟現場。
部隊歸回營區,幾位卿大夫去向趙鞅覆命。
智宵竟然在趙鞅的軍帳內看到了勾踐,一時間臉色比較精彩。
不知道吳君夫差走得匆忙,或是勾踐找到機會逃跑,總之勾踐就是待在趙鞅的軍帳中,得到了很好的禮遇。
現下的勾踐換了一身服裝,看衣裳上的家徽,明顯就是趙鞅拿自己的衣服贈予。
“諸位且先拜謁越君。”趙鞅進行提醒。
以身份而論,勾踐還是越國的一國之君,兼任吳君夫差的奴隸。
晉國……,或者說趙鞅顯然不會將勾踐視為奴隸,只是也沒有給予一國之君的待遇,要不然勾踐會得到一批護衛和僕從,自行安排一處地方設營立帳。
智宵隨同眾人向勾踐行禮,一邊在心裡想道:“趙鞅想怎麼利用勾踐呢?”
儘管越國在與吳國的交戰中輸了,還有那麼點連褲衩子都輸掉的意思,利用價值依舊存在。
哪怕越國被吳國所吞併,只要勾踐活著,晉國仍舊可以利用勾踐給吳國製造無數麻煩。
勾踐面對晉國幾位卿大夫和大夫爵的人行禮,看似驚慌地站起來,口中不斷說著:“免禮,免禮……”
這完全是歷經苦楚之後變得謹小慎微的模樣,以至於有晉人臉上直接呈現嘲諷表情。
出現嘲諷表情的人不會有智宵。
“這麼嚴謹的嗎?”智宵比誰都知道勾踐的雄心未泯,憋著想搞大事。
行禮後的眾人依照身份高低各自就坐,智宵恰好坐在了勾踐的對面。
趙鞅之前不知道在跟勾踐聊什麼,話題肯定是要變一變,看著智宵問道:“吳軍倉皇而逃,輜重悉數丟棄?”
智宵一聽就知道趙鞅在玩文字遊戲,搖頭說道:“宵要求吳軍留下輜重,方願任其離去。”
講的都是吳軍捨棄輜重,遣詞用字不一樣,帶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按照趙鞅的說法,等於吳軍的輜重屬於無主之物,不管誰拿到手都屬於白撿,要拿出來讓元戎進行分配。
智宵直接反駁了趙鞅的說法,明確指出是經過他們的努力,逼迫吳軍留下輜重,其中智宵的功勞最大,再來是智宵作為該戰主將,輪不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