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你膽子好大啊!(第1/2 頁)
僅僅什麼叫作“地緣政治”就要用到很長的篇幅進行解釋,足以證明裡面的複雜程度。
要從什麼叫“地緣政治”往簡單了來概括,其實用“遠交近攻”也能大半解釋得清楚。
當然了,這個是諸夏文明的優異之處,不然“遠交近攻”又會帶來新的命題,比如“遠交近攻”又是什麼意思。
在其它文明,關於“地緣政治”來怎麼解釋,不知道用多少字母才能形容得清楚,可以使人能夠看得懂。
目前衛國根本沒有實力與周邊的諸侯國交戰,端木賜玩的是利用遠處的威脅,降低衛國周邊各個諸侯國的敵意,希望讓衛國有個更安全的環境來解決內患。
智宵卻知道端木賜在做無用功,起碼沒有解決掉衛國的內憂與外患。
難道是端木賜實力不行嗎?怎麼不能認為端木賜是想借衛國這個舞臺,成功跨度到魯國的舞臺,隨後站上諸夏高段位的角鬥場呢?
僅以知道歷史答案這一條來進行定論,端木賜的奮鬥過程好像顯得無比曲折,以事實結果看著就是那麼一回事。
至於是不是端木賜想要的結果,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他人怎麼會知道。
那個事實其實也能夠看作是孔門儒派的一次勝利。
畢竟,端木賜最終持衛國與魯國的兩國相印了。
“子貢來訪,所為何事啊?”智宵看著站在對面的端木賜,多少有點不愉快地發問。
智宵當然可以有不爽的理由,原因是端木賜最近很活躍,遲遲不來找智宵進行拜訪。
近期端木賜經常到晉國的營盤,找到是哪些人呢?韓氏被端木賜拜訪的次數最多,其次是趙氏。
難道端木賜已經察覺到智氏和魏氏想要分裂晉國,才刻意不進行接觸嗎?絕對不是的。
說白了就是趙氏的趙鞅為晉國元戎,韓氏的家風顯得溫和,而智氏與魏氏過於強大了。
強大會使人畏懼,乃至於不敢隨意進行拜訪,癥結在於端木賜的層次還太低,懷疑拜訪會不會得到重視。
端木賜能夠周旋於那麼多勢力之間,怎麼會沒有眼力勁呢?看到智宵面露不悅,滿懷歉意地說道:“卻是賜之錯,只知智氏之強,忘卻晉卿親善。”
瞧瞧,多麼會說話的人,先讚歎智氏的強大,又指明智宵是個很和善的人。
另一層意思,智宵多次與孔門儒派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中充滿了善意,不是個什麼壞人。
智宵心裡想什麼不表,臉上可算是有了笑意,說道:“坐罷。”
端木賜坐到了右邊的案几上,沒有選擇與智宵面對面的位置坐下,再次行禮才說道:“諸侯會盟在此為討伐狄人,既是盛事,亦是義舉。衛國以往深受狄人其害,今亦為伯國之友,寡君願為伯國效犬馬之勞。”
這些話跟智宵說是幾個意思?
衛國想表忠心,找晉君午才對。
再則,目前主政晉國的人是趙鞅,表態也該是找趙鞅進行表態。
智宵好奇地問道:“子貢代行衛君之權?”
端木賜正色答道:“賜乃‘博聞師’,為君上近臣,代行些許事務。”
好像也對?
博聞師不是什麼高官,能夠得到君主的信重,確實可以擁有不小的權力,屬於位卑權重的型別。
換種說法,哪怕是沒有相關的職位,只要君主信重或寵愛,一樣可以權勢滔天。
智宵大概明白怎麼回事了。
衛國迅速衰弱有著各式各樣的原因,究其根本沒有人才最為致命,無法拉住正在衰敗的趨勢,更別想奮進恢復國力。
一定是端木賜用自己的實力獲得了衛國掌權者的信任,再給予了必要的許可權,以博聞師的官職擔起了很大的重任。
其實,從端木賜代表衛國頻繁接觸趙氏就能看出一點,也就是衛國對外交流的改變。
要不然的話,趙氏打衛國最狠最兇,過去數十年掠奪了衛國大量的人口與資源,導致衛國對趙氏無比痛恨,雙方已經有二十來年沒有好好對話了。
端木賜左右看了看,臉色逐漸轉為嚴肅,說道:“有一事稟告晉卿,事關吳國今次會盟舉動。”
已經知道情況的智宵擺出了願聞其詳的姿態。
端木賜沒有過多描繪,正色說道:“吳人今次欲奪盟主之權。”
果然是這件事情。
吳國隊伍來的第一天就那種表現,有點腦子的人能不知道吳國君臣想幹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