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真是夠錯綜複雜(第1/3 頁)
魏氏和韓氏選擇互相聯合一點都不出乎意料,原因在於合作對抗最強家族便是晉國卿位家族的一種慣例,不管是智氏或者哪一個卿位家族為最強,一定會遭到其餘卿位家族的聯合抗衡。
智宵知道這一點,反而認為魏氏和韓氏將事情擺在明面,才是一種正常。
要是魏氏、韓氏、趙氏明知道智氏為最強,他們卻沒有勾連或合作,事情反倒是顯得不正常了。
“總體來說,我家與魏氏的大目標一致,互相之間肯定存在競爭,沒有實現大目標之前不會展開生死較量。這一點其實就夠了。”智宵明白什麼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為了完成某一件大事,進行一些容忍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如果容不得任何的瑕疵,每一次看不慣都要火山爆發,哪來的能量炸一次大的?
真的那樣,註定不會有合作者,他們要麼是被掃平,不然就是他們聯合將自己掃平,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智氏已經將函谷關的主體修建完畢,即便是魏氏、韓氏、趙氏聯合起來攻打智氏,智氏也能夠確保函谷關以西不失。
以智氏當前的實力,哪怕魏氏、韓氏、趙氏聯合攻打,智氏發起狠來誰都不會成為最後的贏家,以為取得內戰的勝利者只會是給某個諸侯國做了嫁衣。
現階段的智氏與魏氏根本沒有必要分出生死,相反有一個大目標一致,韓氏或是趙氏想要聯合魏氏滅掉智氏,沒有十成十把握為前提,反而會讓魏氏聯合智氏將韓氏或趙氏給滅掉。
什麼叫時勢?就是有相同大目標之下一同的意願,過程中產生的意外只會是插曲,不會對既定目標產生真正的動搖,更不會對結局有任何的改變。
說得更通透一些,誰都認為某個王朝必須覆滅,過程中的風雲激盪都屬於時勢的一部分,無論誰獲得最終勝利只是完成那個事實而已,能夠是張三成為最終勝利者,也可以是李四獲勝,王朝是一定會覆滅的。
魏氏和韓氏想對魯國下手?
智宵問道:“可有趙氏?”
魏駒和韓庚對視了一眼,一致有搖頭的動作。
他們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一點,智氏為什麼非要針對趙氏呢。
如果說是因為智躒在擔任元戎期間被趙鞅欺負慘了,後面還不是智躒完成佈局,在趙氏與範氏、中行氏的抗衡中使得智氏成為最終的獲利一方。
智氏是勝利者,不會因為智躒與趙鞅的私人恩怨,不可能成為智氏認定趙氏為死敵的理由,相反應該是趙氏痛恨智氏才對。
智宵為什麼會逮著趙氏不放?因為有歷史教訓啊!
魏氏和韓氏因為不知道內情,哪怕智宵願意說,說出來還是不會讓魏氏和韓氏相信,相反可能更加疑東疑西的。
長久以來,智宵很擔憂出現那種“小勢或可逆,大勢不可改”的情況,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引得神經緊張。
智宵想了想,說道:“如此,我家可否加入其中?”
“這……”魏駒表現得比較抗拒。
韓庚表情不變,講實話就是認為智氏加入到討伐魯國的佇列也好。
魏駒抗拒的理由很簡單,智氏已經在針對秦國,魏氏針對鄭國失敗導致需要有一個新的目標。
同時,魏氏意識到與智氏的差距,拉上趙氏一起會讓智氏多想,拉上盟約中的韓氏則是有理由。
如果智氏也加入到討伐魯國的佇列?魏氏會在討伐魯國中獲利,智氏一定會獲利,兩個家族的差距就無法減小了。
比較要命的一點,魏氏已經拉上韓氏,有智宵主動提出要加入,讓魏駒怎麼拒絕?
魏駒一瞬間失語。
“三家為盟,一同行動亦可展示予諸侯。”韓庚還是比較傾向於拉智氏入夥的。
說到底,三個結盟的卿位家族以韓氏最為弱小,與其中的一家單獨合作都怕吃虧,吃了虧又無法說理。
因為弱小而引進一個以上的合作者,出事了才可以借力打力,不對嗎?
有些話,智宵不得不提前說。
智氏、魏氏和韓氏聯合攻打魯國沒有難度,只是絕不可能將魯國給一次打死,要不然就要天下震怖了。
魯國真的不強,只不過魯國的地位有點特殊,天下列國中只有楚國滅掉魯國不會引起輿論喧譁,換作晉國、齊國或其餘哪個諸侯去滅都會天下譁然。
魏駒當然知道這一點,如實說道:“討伐魯國只為城池與口眾,絕無滅其國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