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公開的秘密(第1/2 頁)
講浪費也要分時候!
不同的局勢之下,做出相應的應對,沒有浪費這種說法。
比如現在,趙氏明顯有異動,無法分辨魏氏、韓氏有沒有什麼謀算,等於智氏面臨著危機。
在這種態勢之下,集結軍隊備戰怎麼能夠叫浪費?完全是一種根據局勢而做出有必要的提防。
明明已經察覺到異常,不做任何的準備,或是不往更謹慎地去進行準備,那樣倒是不顯得浪費,出事來不及做出反應,所有的一切到後面就該成為其他家族的戰利品了。
智宵從寒武的身上看到了兩宋和有明一朝那些文人的影子。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寒武根本沒有分得清緩急輕重,以自己的認知來發表與局勢不相符的意見,搞成看上去顯得很愚蠢。
寒武還是看不清楚形勢,兩宋和有明一朝的某些文人,他們則乾脆是出於自己的利益出發點,看到危險為了與其他派別鬥爭繼續,不顧國家面臨危險只顧自己的利益。
智宵那樣看智申沒有其它意思,純粹納悶智申怎麼就選了這麼一個人當頭號心腹,搞得智申看上去沒有識人之明,也容易讓家族陷入危險境地。
原版歷史上還真是那種情況!
在沒有被智宵改變的歷史版本中,智氏在智申的領導下,面對趙鞅領導的趙氏步步退讓,一下子將智躒開創出來的大好局面葬送掉,等到智瑤接手家族統治才慢慢將局勢重新扭轉過來。
“有何錯落之處?”智申被看得心裡發毛,害怕倒是沒有任何的害怕。
咋地?
智宵還能弒父嗎?
話說,智宵已經殺死自己的親弟弟,不是沒有可能幹出弒父的行為。
只不過,智申認為智宵長大了,做事不會再不過腦子,像孩童時期那樣衝動。
智宵殺弟的事情被智躒掩蓋住,知情者除了智躒、智申和智宵本人,當時就全部被清除乾淨。
當世知道智宵有殺死弟弟行為的人,只是剩下智申和當事人智宵了。
這十多年來,智宵在每一件事情的表現上都很冷靜與成熟,再加上慢慢對智申表現得尊重,已經讓智申心裡的陰影慢慢褪去了。
智宵再次掃了寒武一眼,語速緩慢卻鏗鏘有力地將什麼叫浪費,什麼又是必須浪費,一一給講了出來,給予了那麼做的理由,以及比照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案例。
話其實不用說那麼多,只要提到智氏沒有準備,有可能被魏氏、韓氏、趙氏聯合覆滅就行了。
智宵的話沒有講完,意思表達到了就讓寒武渾身冒汗俯下身軀請罪。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智宵引用了《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其中一句。
當然,現下看過《孫子兵法十三篇》的人並不多,智宵其實也沒有看過原本。
孫武將《兵法十三篇》著作出來,除作者本人之外,第一個觀看的是伍子胥,後來被呈獻給了闔閭。
因為《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關係,闔閭決定重用孫武,只是仍舊設下了考驗,才有孫武為了練兵殺死闔閭的寵妃一事。
另外,其實也是孫武夠能忍,要不然闔閭讓孫武將一批女人訓練成軍,本身就是極其侮辱人的事情,沒有這一次忍耐就不會有孫武率領吳軍征戰疆場的後續了。
智宵歷來沒有打壓寒武的行動,今天也是就事論事。
“臣、臣……,有罪!”寒武滿頭大汗請罪。
智申看向了智宵,目光中帶著懇求。
“寒大夫請起。”智宵真的不會對寒武做什麼,卻也不會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處置是智申該去做的事情。
話題繼續。
智氏一應的軍事準備不變,除了各處安排駐軍之外,發生了什麼事情采取哪種應對措施,智宵不厭其煩地詳細介紹,確認大家都能夠聽懂,再一一提問負責某事的人確認無誤,行為顯得異常謹慎。
現在,智宵知道形勢哪怕再惡劣,不過是魏氏、韓氏、趙氏圍攻智氏,再加上秦國、義渠從西邊進行夾擊,代國、中山國站在趙氏這一邊。
如果真的發生預想中惡劣的態勢,智氏會拉上鄭國、宋國以及田氏、範氏、中行氏。
真的到了那種地步,楚國和吳國絕對不會甘於寂寞,其他列國也一定要選邊站。
所以,智氏同時與其他三個家族開戰,一定會演變成為“世界大戰”的模式。
當然了,那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