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都在緊鑼密鼓(第1/2 頁)
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趙氏向魏氏透露自己想要幹什麼,結果被魏氏給賣了?
不是沒有那種可能!
畢竟,智氏才是當前最為強大的那個家族,會讓趙氏天然認為幾方跟魏氏才應該是一夥,兩個家族能夠聯合起來針對或消滅智氏。
問題是,趙氏應該沒有人會那麼傻才對?將幾方想要做什麼提前告知魏氏,平添了暴露的風險。
如果趙氏想要玩“血色婚禮”的話,應該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保證行動的成功率,同時降低洩密的可能性。
智宵不管情況是怎麼樣,需要做的就是拉上魏駒和韓庚。
只要魏氏和韓氏的繼承人在智宵的眼皮子底下,無論屆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有足夠的把握在事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幹掉兩人。
魏氏和韓氏不敢承擔家族繼承人可能被幹掉的風險,不止是繼承人培養起來不容易,還有一旦定下的繼承人死掉,眾多人生出奪位的心思就會讓家族自行分化。
智宵發出邀請。
不管有沒有什麼原因,魏駒和韓庚都不可能第一時間答應下來。
在春秋戰國時代,一位女子出嫁,一定會有同一個家族的姐妹隨嫁;男方前往迎親,家族內部會選擇一些人當賓一塊前往,歷來沒有邀請其他家族的人當賓的例子。
智宵和季嬴的婚姻其實在一開始就打破了常規,智氏這邊指名要秦國公室女章嬴陪嫁。
講道理,晉國趙氏與秦國公族雖然有共同的祖先,但是雙方分家已經很久,同時不是大宗與小宗的關係,早就不再是一家人了。
秦國公族跟晉國趙氏當然一直保持著聯絡,維持的是感情而不是親情,為的也是在政治層面上互通有無,並非謀求某天以和平的方式二合為一。
既然趙氏能夠答應智氏不合理的要求,請求秦國公族讓章嬴作為媵陪嫁?
那麼。智氏邀請被宗族成員魏駒和韓庚在迎親當天為賓,為什麼就不行了呢?
因為不合常理,要是魏駒和韓庚立刻答應下來,會變成另一個不合理。
他們沒有當即給予智宵答覆,說是要回去與長輩商量,反倒才是最為合理的事情。
當夜,智宵與智申聊了很久,後面還讓家族核心成員參與討論,話題主要集中在魏氏、韓氏、趙氏到底有沒有互相勾結上面。
初次參與這種會議的程集整個人都暈乎乎的,輪到自己發言的時候,話說得結結巴巴:“且不論、不論……,有無此等可能,視作已然……已然勾結定論,可、可否?”
可以,但是又不可以。
智氏需要做點什麼,例如全面進行戒備,問題是將魏氏、韓氏和趙氏一起當作敵人,極可能引發魏氏和韓氏的誤會,以為智氏要連他們兩個家族一塊收拾了。
“屆時‘壺口’、‘孟門’、‘函谷’先行閉門,各處駐軍戒備待戰,此乃為必行之事。”智宵再一次重複基調。
沒有任何人反對。
關隘本身就是作為一道優良的警戒線,體現的作用就是敵軍想攻下關隘,出兵的數量起碼要有關隘守軍的五倍以上。
以現在各個家族的封地分佈,智氏所掌握的三個關隘都處在關鍵位置。
“壺口”在太行山區域,可以最大程度用來阻斷晉國西部、中部與東部的聯絡,想繞路走其它位置,花費的時間要比走“壺口”多上至少兩倍的路程。
“孟門”位處晉國中南部,遠古是用來擋住赤狄入侵晉國,後來的作用一再下降。等待魏氏全面遷徙到晉國南部之後,“孟門”變成了卡住魏氏快速通向晉國中部的障礙。
其實,魏氏不止一次試圖從智氏這裡將“孟門”置換過去,一再嘗試無果就不再提起。
因為地理位置和各家分佈的關係,其實魏氏也不是被“孟門”完全卡住,他們走“溫”地還是可以直接向北或向西,問題是兩個方位不是要經過智氏的“原”地,便是需要向周王室借道。
“函谷關”是智氏獨力修建起來的關隘,無論當前還是日後都會起到無比重要的作用。
自從決定以秦地為新的老巢之後,智氏一直在持續向秦地移民,目下那邊的人口已經超過九十萬,倒是智氏在晉國中部的人口經過一再遷徙剩下不足二十萬,一百五十萬人口中的四十萬則是在原晉國的西部……,既智氏本來的封地已經從魏氏那邊置換來的封地區域。
在春秋時代沒有常備性質駐軍的做法,一般是臨時動員成軍,再開拔前往某處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