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算是給智宵玩明白了(第1/2 頁)
關於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本惡會爭論無數年,站在各自的立場爭論不休。
有一點卻是能夠十足確認,那便是人性趨利!
人只要還在呼吸就會有慾望,帶顏色或是有想要獲得東西都是屬於慾望的一種。
還有一個天大的事實,是個人都喜歡走捷徑,差距是有些人能夠輕易地走捷徑,有的人只能披荊斬棘地艱難前行。
有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是諸夏之人心心念唸的期盼,哪怕是這種卑微的盼頭,其實在相當多時代都難以實現。
在春秋階段,土地歸於貴族,貴族之下的家臣、僕人(奴)、黎庶、隸(最底層)很難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哪怕名下有土地也是一樣屬於直接管轄的貴族,原因是他們真的守不住。
在土地方面,持有權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春秋戰國階段就是明明白白的屬於貴族階層,也只有貴族階層有足夠的武力去守住那些基業。
到了西漢其實也是屬於貴族,只不過誕生了豪強這種群體。
從東漢到隋、唐,大批土地的所有權向門閥和世家轉移,原因一樣是隻有門閥或世家有足夠武力守得住土地。
兩宋時代土地歸於士大夫,兩宋計程車大夫還有另外一個福利就是能夠光明正大搶劫,美名其曰為:和買。
到明代又出現一個士紳階層,所謂士紳其實就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他們張開大口大肆兼併,擁有數量最多的資產卻一毛不拔,鬧出偌大帝國每年只有兩三百萬稅銀這種笑話,直接讓大萌給窮死。
無論在哪一個朝代都沒有例外,實際好處被中上層階層得了去,產生的一系列黑鍋則一定是皇帝來背。
要不怎麼說“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呢?區別就在於到底是哪個時代的中上層階層表現得更無恥罷了。
智宵搞的分田其實沒有多麼偉大,無非就是劃出土地歸於誰名下,土地的所有權卻是屬於家族,獲得土地分配的人只是有了耕作權利,實際上無法對那塊土地真正做主。
純以方案來看,其實智宵已經引領智氏走進封建時代,比奴隸時代的層次高了一級。
該方案智宵不想再改,智氏一天不亡,統治區就會執行該種國策。
什麼原因?其實這樣做是有效延緩土地兼併的一種良好措施。
有那麼一件可以肯定的事情,再好的制度只要是由人去執行或監督,總有一天會被搞得亂七八糟。
畢竟,人心真的趨利,他們會想方設法地鑽空子,越到後面就會更加肆無忌憚。
用官場術語,那個叫:吏治敗壞。
智宵在攻下“秦2”之後改變了計劃。
之前,智軍本該攻克“秦2”就當即向秦國都城“雍”進軍。
宰予出使了一趟,一番操作下來搞得秦國內部亂象更顯,直接出現了投降派。
有那麼一個道理,敵人陷入內亂的時候,不要著急採取武力攻勢,更應該做得是給敵人的內亂再加一把火,想方設法進行輿論攻勢。
所以了,派出去的兩路軍隊繼續幹自己的活,智宵親率的本部則是停在“秦2”不動彈了。
另一方面,大批智氏的人混進秦國京畿圈,他們大多是先前轉換國籍的秦人,用著地道的秦人口音,每走一個地方都傳播著或真或假的訊息。
順道的,他們會將智氏只要攻滅秦庭,人人可以獲得名下土地的訊息傳出去。
其實吧?當前走底層路線很難走得通。真正的底層,他們連活著都艱難,十足缺乏反抗的意識,過的是逆來順受的生活。
想鼓動普通黎庶作戰?問題來了,他們生長的環境一再被灌輸,不用貴族直接去鎮壓,只要有士兵露臉,信不信一個個就被嚇得雙腿發軟。
即便是有黎庶想也肯反抗,他們那瘦得跟乾柴似得的身軀,長期勞作造成的傷病,想組織的人沒有相關知識,幾方死多少人才能換敵軍一個士兵?
可別說秦末的陳勝吳廣是第一次底層的起義,哪怕再不瞭解秦末的歷史背景,去查一查陳勝或吳廣起義前的人生軌跡,再說兩個人是普通百姓,只能是有選擇性的當睜眼瞎了。
真正第一次底層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只不過被附上了宗教的色彩,既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還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起勢,去翻一番史書,看看有多少次佔據絕對數量優勢的黃巾軍被少於幾方至少十倍的漢軍吊打,各州郡的豪強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將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