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合兵一處(第1/2 頁)
不知道什麼原因,內戰都已經爆發將近半年之久,作為都城的“新田”卻是隻有少量的守軍。
這一批守軍的數量約有一個“旅”的兵力,以素質方面來說只能算是一般。
智宵與智躒完成會合,聽到的訊息是叛軍開到“新田”城下,只是遲遲沒有發起進攻。
對了,駐守“新田”的部隊來自智氏,還是智躒刻意不安排精銳。
“範吉射還是有所顧忌,不敢攻打都城。”智宵得知叛軍沒有攻城,明白範吉射還是有所顧忌。
怕是範吉射沒有聽過“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
晉君午當然不是天子,只是一旦範吉射將晉君午控制在手裡,屆時到底誰才是叛逆可就不一定了。
智躒肯定也不知道故意造成“新田”危機意味著什麼?
智宵並沒有對智躒提過相關的危害性,原因是“前兩世”範吉射和中行寅只是威脅要攻打,沒有做出實際的攻城行動。
這樣一來,精銳部隊駐紮在“新田”不止顯得浪費,還有可能會被晉君午收歸在手裡。
晉君午但凡不想被從君位拽下來,自然不會扣著士兵不放,部隊的裝備能不能仍舊儲存在自己手裡可就難說了。
不開玩笑,晉國公室幹過太多類似的事情,臨時收歸某個家族的部隊,隨後強取豪奪了士兵的裝備。
這麼做過的人有晉景公、晉悼公和晉厲公,有著明君評價的晉景公和晉悼公都那麼幹過,蓋棺定論為昏君的晉厲公這麼做就更不令人意外了。
有了相關的前例,晉君午發現駐守“新田”的智氏所部裝備精良,超大機率會效仿先祖。
智宵看到智躒處理完公務,問道:“叛軍圍而不打,意欲何為?”
也就是隨便問問,找個話題罷了。
智躒說道:“範氏、中行氏、邯鄲氏等家如何敢攻打都城?此舉乃是為迫使君上屈服。”
所以,以旁觀者來看範吉射會顯得很蠢,範吉射等叛軍首領卻是有自己的目標。
如果晉君午真的屈服,範氏等家族就能摘掉叛逆的帽子,使得趙氏變成叛逆。
真的發生那種事情,智氏、魏氏、韓氏等表示會服從國君命令的家族,不是一下子成為範氏、中行氏、邯鄲氏等等家族的友軍了嗎?
這就是所謂的一事兩面,範吉射將目標給完成,誰還能說他愚蠢?應該讚揚實在是絕頂聰明瞭。
智宵明知故問,道:“君上可會妥協?”
智躒還是很希望智宵能對局勢有足夠的瞭解,說道:“若是叛軍抵達展開攻城,君上或許有答應可能。叛軍不敢攻城,暴露其投鼠忌器姿態,君上如何答應?”
說難聽點就是欺軟怕硬唄。
哪怕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智宵還是有比較大的疑問,為什麼智躒不怕晉君午落到範吉射等人的手裡。
智躒讓左右退下,帳篷內獨有爺孫兩人時,才壓低聲音說道:“君上削弱我等之心實重。若是君上落於叛軍之手,我、上軍佐、下軍將已有決議,當擁立儲君鑿。”
原來是有這樣的心思?
這麼說的話,以封建王朝同屬的角度來看,晉國這些大臣當真一個個都是亂臣賊子。
不過,一開始真的不是這樣,完全是晉厲公使用太粗坯的手段想要剷除卿大夫,以至於給卿位家族留下心理陰影。
搞到後面卿位家族與國君形成對立,演變到國君一方優勢就一定會剷除卿位家族,卿位家族一方得勢必然就要壓制國君。
那已經是關乎家族的存亡,不是純粹的是非對錯了。
他們現在在哪?人在“楊”地。
不止智氏的部隊已經進駐“楊”地,還包括了魏氏和韓氏的私軍。
三個家族在“楊”地一共集結了一個“軍”又四個“師”的兵力,士兵數量合計位。
再分得精細一些,關於魏氏與韓氏的區分智宵並不清楚,智氏出動的“士(軍官)”約有三百,“徒(職業士兵)”七千餘,剩下的便是“羨(半兵半農的預備役)”。
這個“楊”地在“新田”的東北方向,卡住了從“新田”向北的通道。
如果叛軍想要繼續攻打趙氏,並且選擇向北進發,其餘方位都是群山,除了選擇沿著汾水北上走“楊”地的這一條狹長谷地,只能先南下再繞道北上了。
爺孫倆正聊著,外面通報韓不信與魏侈聯袂求見。
韓不信進入帳篷便說道:“叛軍開拔,正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