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因有感於孤山,為賦此調(第1/2 頁)
鄭長憶心中雖有準備,但真正踏入東宮的內院時,還是被其宏大的規模所震撼。他雖知東宮廣闊,卻未曾料到內院竟如此之大,方才那已顯氣派的外院相比之下,竟顯得有些侷促了。他們穿過數條雕樑畫棟的長廊,每一步都彷彿踏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上,感受著東宮歷經數代太子修建所沉澱下來的厚重與輝煌。
嚴孤山的品味與裝潢,一如其人,簡單而不失高雅。然而,即便他力求節儉,但前朝歷代太子們留下的痕跡與影響,卻使得東宮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一股皇家的氣派與奢華。那些精美的石雕、華麗的壁畫、以及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無一不在訴說著東宮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行走間,鄭長憶顯得有些疲憊,畢竟年歲不饒人,長時間的應酬與步行讓他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嚴孤山見狀,輕聲提議道:“鄭卿似乎有些累了,不如我們將茶桌移至月影臺室內如何?那裡環境清幽,又避開了外面的風寒。”
鄭長憶聞言,感激地看了嚴孤山一眼,點頭應允。
三人剛坐定,細碎的雪花便悄然降臨,如同天空灑落的羽毛,輕輕覆蓋在京城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坐在高臺之上,四周是雕樑畫棟,而窗外,則是一幅動人心魄的冬日畫卷——京城銀裝素裹,雪花點點,每一片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輕盈地落在屋簷、枝頭,乃至每一寸土地上,喧囂京城都顯得幾分寧靜致遠。
李源雖是平日裡愛言語之人,此刻卻也難掩對眼前雪景的沉醉。
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室內的靜謐,下人們悄無聲息地進入,手中托盤上擺放著幾盤精緻的點心,香氣撲鼻,令人垂涎。嚴孤山眼神微動,不動聲色地示意下人將一盤紅豆粘糕放在鄭長憶面前。
鄭長憶見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他偷偷瞥向嚴孤山,只見對方正以一種溫柔而深邃的目光注視著自己,那眼神中充滿了關懷與愛意。他暗暗朝嚴孤山笑了笑,看李源轉身又趕緊收起笑容。
窗外雪花紛飛,室內爐火正旺,三人圍坐一堂,氣氛卻略顯微妙。
“鄭大人,近來公務繁忙,可還應付得來?”嚴孤山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客套與疏離,彷彿兩人之間真的只是普通的同僚關係。
“多謝太子殿下關心,臣一切尚好。”鄭長憶微微欠身。
李源坐在兩人中間,似乎並未察覺到他們之間的微妙變化,他只當這倆人對坐尷尬,笑著活躍氛圍:“鄭大人能力出眾,自然能應對自如。今日能得兩位相聚,真是難得。來,我們以茶代酒乾一杯。說著,他舉起茶杯,與兩人碰杯。
嚴孤山眼珠一轉: “聽聞鄭大人當年是以狀元入仕,想來文采定是斐然。今日雪景甚佳,不知鄭大人對詩詞一道有何獨到見解?”
鄭長憶聞言,放下茶盞故意推辭道:“殿下謬讚了,臣不過是僥倖得之,哪裡敢稱文采斐然。倒是李大人,當年也是科舉前三甲之列,詩詞造詣定是不凡。不如,就讓李大人先為我們作詩一首,如何?”
李源八百年沒吟詩作賦了,隱隱感覺鄭長憶就是故意坑他,於是連連推辭。
嚴孤山卻笑道:“李大人過謙了,想當年您也是文壇才俊,今日不過是行茶詩,隨意即可。”
鄭長憶也附和道:“是啊,李大人,這雪景難得,您若不作,豈不可惜了這良辰美景?”
李源心想鄭長憶倒也罷了,太子怎麼也跟著起鬨,他不想讓這場難得的聚會因為自己而顯得僵硬和尷尬。他嘆了口氣,目光掠過窗外紛飛的白雪,緩緩吟道:
“雪消雲鎖望城東,四時天氣坐乘風。
淮雨新晴山似掃,越鳥啼多江草空。
欲寄此書先問訊,亭臺樓閣自春工。
當時若憶新安路,知有西興杜宇聲。”
鄭長憶輕輕抿了一口熱茶,茶香嫋嫋間,他目光轉向李源:“李大人此詩意境深遠,用詞精妙,當真是佳作。”嚴孤山也連連稱讚。
李源連忙擺手自謙道:“李某在二位面前不過是班門弄斧,賣弄淺見罷了。聽說太子殿下文武雙全,不知今日是否有幸得聞殿下佳作?”
嚴孤山聞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謙遜也有幾分無奈。“李卿言重了,孤這文武雙全,不過是世人謬讚。於詩文之道,孤不過是閒暇之餘,偶有所得,難以登大雅之堂。”
李源正色道:“太子殿下過謙了。與殿下共事數月以來,李某已能深切感受到殿下腹有詩書氣自華,心有謀算定乾坤。”
恭維話說到這也不好再演,嚴孤山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