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生(第2/3 頁)
用衣袖掩住口鼻,等馬隊離開,泥塵落下,才鬆了口氣,走上街道,繼續採買。
兩位的路人忽說起錦衣衛的駭人之處。
:“他們一出來,準沒好事!”
:“小聲點,活閻王的耳目聽到了,你能有什麼好下場?”
:“李青雲的手都廢了,出來就被移交府衙,你看皇上可有責備他?”
:“這還算是輕得,有幾個進去就沒出來,你也想如此?”
或許是破碎的記憶如刀似劍,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兒而削弱一絲一毫,再有腦補的諸多畫面,江彌杉心還是止不住地顫慄,背後冒出一層冷汗,手裡握著的芝麻餅都泛著涼。
江彌杉站在原處,等心緒平穩,才繼續往前走。
午間出去,到日落才飽足的回到家。
京城的餐飲發展的很成熟,這從原主在點膳司的記憶中大致就有跡象。
菜品種類多樣,涉及煎、炒、燉、煮、炸、烤等等技藝,臥虎藏龍,能否分一杯羹,全憑本事。
掉以輕心,只會被市場拋棄,最終失敗。
在街上逛著時,江彌杉心裡就有了底,又挑了幾家酒樓吃飯,就更堅定了她所想,她來自現代,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事,最終還是得靠手藝,才能有所成就。
本事什麼的,她有自信,但當下她的情況,並不適合做酒樓。
反而路邊小攤會更適合,遊動售賣,做些小吃,先把名聲打出去,待時機成熟,再置鋪子。
從頭開始,像上輩子那般,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真理。
*
小攤用具都在定做,閒暇時間,日頭隨著對小攤售賣什麼的考慮,落至房瓦之下。
當朝的食材與現代社會基本趨同,只是名稱上有所區別,甚至設有西域市集,供外邦以及西域的商人售賣香料等食材。
京中的攤販大多都以售賣燒餅、包子為主,味道大同小異。
要做出新意,吸引食客,上輩子的街邊小吃就很合適。
但小吃不少,糾結過後,江彌杉打算先售賣手抓餅,食堂、學校門口等大街小巷都常見的路邊攤小吃。
對於吃的少的人,一個就能吃飽,對她而言,起碼也能撐一兩個小時。
醬料雖無法與現世完全對應,但基本的香辣醬能夠調配出來的。
另外還需一個味道清淡的醬汁,當季不是番茄成熟的季節,但並不是什麼難題,江彌杉仍決定做成酸甜口。
有了想法,江彌杉行動起來。
手抓餅的所需醬料要調製,現醃醬來不及,江彌杉便去市場買了兩缸辣醬和各種香料,自行調配,太陽落山前,就調製出滿意的香辣醬。
第二日,就開始試不同的糖醋配比,調製想要的口味,時間也不長,一個午後就做出成品,酸酸甜甜,風味十足。
又過幾日,江彌杉調製好其餘的食材,這日天氣晴朗,招待起來家裡玩耍的領居家小娃。
前幾戶的汪小俊,從偶爾嘗過一次香辣肉丸,就常來家裡玩。
江彌杉做得糖醋鐵板炒菜,蔬菜、面、再有些試做的雞肉,放在鐵板上翻炒至軟,澆上棕色濃稠的糖醋汁,拌勻入味,即可出鍋。
只是聞味,汪小俊就嘗得快流口水了,他夾起一大筷,送入口中,酸酸甜甜的好滋味頓時在單調的口中爆開,菜蔬甜脆,連著勁道又順滑的面,根本捨不得咬斷,汪小俊一口氣就嗦進口。
嘴裡鼓鼓的,還不斷地嗯嗯的感嘆著。
只覺得別說是炒麵,便是拿醬汁拌樹葉都好吃!
江彌杉坐在一旁,看他滿意地吃完一口,才問:“如何?”
汪小俊都快淌眼淚了,:“太好吃了!我從未吃過這般好吃的炒麵。”
江彌杉輕笑,:“慢點吃,沒人和你搶。”
汪小俊又挑起一大筷:“慢點吃就不爽快了,就是要大口大口吃,才美味。”
江彌杉笑道:“等過幾日,給你嚐嚐香辣味的炒麵。”
汪小俊眼睛一亮:“謝謝江姐姐!”
午飯後,汪小俊提著一盒玫瑰花糕,心滿意足,一蹦一跳地回了家,江彌杉確定了醬汁可口程度,放心地鬆了口氣。
定做的小攤與廚具也先後完成,攤車裝置齊備是一架輕便的推車,上層是操作區域,空有兩個矮爐眼,周圍是空處,可放置所需調料等器物。
下層類似與一個木櫃,空間不算大,但可存放食材、便是打水的木桶都剛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