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酒囊飯袋(第1/2 頁)
主宇宙二點五宇宙年四十五恆星年二千禧年地球歷二十四年
戌月廿一 多雲
非吾往之去,非吾乞行願。飛走懼生怒,訴苦諸年間。離愁憑弔懼,豬玀閒世人。無事偏生非,其皆不應存。土狗展歌喉,野雞舞翅翩。嫉妒沾自傲,優越慢亡完。雞戲弄低趣,見少識不全。道聽途說鬼,今日揮灑前。土龜來又看,跛羊粑丟潭。
餘決計離此是非之地,尋一清靜之所,以求內心之安寧,亦盼能有所悟,解此惑世之迷局。
行至僻壤,見一村落,炊煙裊裊,雞犬相聞。村舍錯落,田畝井然。餘投宿於一農家,主人質樸憨厚,待餘甚善。居數日,觀村民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生活清苦,卻也自得其樂。然細察之下,亦見諸多不堪。
村中有一潑婦,整日搬弄是非,攪得鄰里不寧。稍有瑣事,便撒潑耍賴,惡語相向。或因一瓢之粟,或為一籬之界,便與鄰人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眾人皆懼其蠻,避之不及。又有一紈絝子弟,仗著家中些許錢財,遊手好閒,欺凌弱小。見村姑有幾分姿色,便言語輕薄,動手動腳。村民敢怒而不敢言,任其橫行。
餘心憂之,欲以己之力,化此戾氣。一日,村人因灌溉用水起爭執,幾至械鬥。餘挺身而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言:“水乃生命之源,眾人皆賴此為生。若因爭水而傷和氣,甚至釀出大禍,豈非得不償失?當以和為貴,共商解決之法。”眾人聞之,似有所悟,遂平息紛爭,共議分水之策。
此事過後,餘名聲漸起,村民遇有難事,皆來相求。餘不辭辛勞,為其排憂解難,或調解糾紛,或出謀劃策。然亦有刁蠻之徒,不聽勸告,反惡語相加。餘不氣不餒,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村中童子,多質樸可愛,卻因家境貧寒,無錢讀書。餘不忍其矇昧無知,遂於村中空屋設塾,教其識字讀書。每日清晨,童子們早早來到塾中,朗朗書聲,響徹村落。餘授以詩書禮儀,教其為人之道。見童子們天真無邪的面容,求知若渴的眼神,餘深感責任之重大。
然村中亦有守舊之人,認為讀書無用,不如早早勞作,幫襯家中。餘登門勸說,列舉讀書之諸多益處,如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修身養性等。並言:“今之世,變化萬千,若無學識,何以立足?”經餘苦勸,部分家長轉變觀念,送子入學。
在教學之餘,餘亦與村民一同勞作,體驗稼穡之艱辛。春耕之時,與眾人一道扶犁耕地,播下希望之種;夏日,除草施肥,守護禾苗茁壯成長;秋收之際,揮汗如雨,收穫勞動之果。在勞作中,餘與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亦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日,山中突發洪水,沖毀了部分農田和房屋。村民們陷入恐慌,不知如何是好。餘鎮定自若,組織村民搶險救災。帶領青壯勞力,搬運沙袋,加固堤壩;安排老人婦女,照顧傷者,安置災民。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洪水之災得以緩解。
災後,餘又帶領村民重建家園。伐木建房,修復農田,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此過程中,村民們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往日的矛盾與紛爭皆拋諸腦後。餘見此情景,深感欣慰,亦明白患難之時,方見真情。
然村落之外,塵世之喧囂、人心之險惡,仍如影隨形。一日,有外鄉人來此,言欲收購村中特產,價格豐厚。村民們信以為真,紛紛與其交易。未料,此人竟是騙子,收了貨物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村民們懊悔不已,餘亦痛心疾首。
此事讓餘明白,人心難測,世間多詐。僅靠一己之力,難以改變這複雜的世道。但餘並未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雖不能盡除世間之惡,但能在這一方小天地,播下善良與智慧的種子,亦是幸事。
隨著時光的流逝,餘在這村落中已度過數年。童子們漸漸長大,學有所成,有的外出求學,有的留在村中,成為有用之才。村民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餘見此情景,心中滿是欣慰。
一日,餘忽感身體不適,自覺大限將至。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前來探望,眼中滿是不捨。餘強撐病體,對眾人言:“吾來此數年,承蒙各位關照。今雖將去,但無憾矣。望諸位今後能繼續和睦相處,勤勞善良,讓這村落永遠安寧幸福。”
言畢,餘閉上雙眼,心中一片坦然。回顧此生,雖歷經坎坷,卻也在這僻壤之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吾以微薄之力,為這世間添了些許溫暖與希望,足矣。在朦朧中,餘彷彿看到童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村民們在田野間辛勤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