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隱秘圖謀(第1/2 頁)
陳池手中的長棍,非為凡塵之爭,唯繫於心中那不可動搖的信仰之上。遺憾的是,這份信仰的疆域,並未囊括對那日漸式微之宋的盲目效忠。平心而論,審視宋室之實力與心態,欲圖逆轉乾坤,擊退金國鐵騎,其可能性近乎虛無,非是輕蔑之言,實乃歷史塵埃中早已註定的軌跡,翻閱史籍,便可知其端倪。
陳池深信,即便是這虛構的金庸世界,亦需遵循歷史之脈絡,系統的構建亦不可肆意篡改既定之秩序,創作之基,在於尊重過往,遵循法則。故而,他斷言,以宋國當下軍力孱弱、國庫雖豐而難掩頹勢之現狀,除非天命所歸,真龍降世,否則欲改寫命運,成為時代之主角,實屬痴人說夢。
江湖兒女,即便心懷壯志,滿腔熱血,面對如此局勢,亦難逃徒勞之譏。然而,陳池雖心明鏡,卻知此刻非是冷水澆頭之時,群情激昂之下,每一雙眸子中都閃爍著不屈的光芒,此時潑冷水,非智者所為。於是,他選擇了沉默中的支援,以掌聲附和,表面應和,內心則靜待事態發展。
臺上,洪七公聲如洪鐘,言辭懇切:“在座諸位,皆是洪某視為手足的摯友,今日相聚,只為傳遞一封來自韓世忠將軍的密信。”言罷,他緩緩展開信箋,於眾人之前驗證其真偽。陳池雖對古董字畫不甚了了,卻也能感受到周遭武林前輩們臉上的凝重之色,足見此信非同小可。
韓世忠之名,竟能跨越時光的長河,依舊在江湖中激起層層漣漪,令陳池頗感意外。憶往昔,二十載春秋前,岳飛將軍含冤而逝於風波亭,此後宋廷武將便如籠中困獸,既失兵權,又無鬥志,國勢日衰,此乃宋室不振之又一明證。將星黯淡,士氣低落,宋國何以與列國爭鋒?
信中內容,雖未遍傳於眾,僅在前排數人手中流轉,但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期待,已足以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受到其背後的重量。洪七公環視四周,目光中滿是堅定與期待,最終微微頷首,似乎預示著一段新的征程即將開啟。韓將軍深思熟慮後,將一系列重任託付於洪先生,而洪先生則以謙遜之姿,坦言自身能力有限,難以獨力承擔,故而誠摯地邀請了在座的諸位摯友共襄盛舉,以解燃眉之急。
陳池心中暗笑,雖未曾親歷波瀾壯闊之事,但憑藉對前世諜戰故事的深刻理解,他深知保密工作之重要,不容有絲毫懈怠。環顧四周,數十人聚集一堂,人聲鼎沸,即便皆是可信之人,亦難保訊息不會意外洩露。他心中暗自盤算,是否應提議建立更為嚴密的單線聯絡機制,以保障計劃的萬無一失。然而,轉瞬之間,理智戰勝了衝動,他決定置身事外,除非被明確召喚,並承諾以相應的豐厚酬勞作為回報——畢竟,他也是個性情中人,深知生活之不易。
“諸位定已耳聞,韓將軍胸懷壯志,誓要收復失地。為此,一些敏感且關鍵的籌備工作,他難以親自涉足,故特命老夫代為籌劃。請各位放心,絕不會讓大家的付出付諸東流。”洪七公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誠懇。
“七公言重了,能為韓將軍效犬馬之勞,乃我等榮幸之至。”眾人紛紛表態,言辭間洋溢著慷慨激昂之情,讓一旁的陳池不禁暗自腹誹,這簡直是群自帶乾糧、不計回報的勇士,其價值之低廉,堪比尋常蔬菜。
見眾人態度積極,洪七公面露欣慰之色,繼而神色凝重地繼續說道:“金人勢力不容小覷,又佔盡地利之便。原本,韓將軍已精心佈局,志在必得,怎料天有不測風雲,金人近日竟得了一件足以改變戰局的神器。”此言一出,眾人皆面露驚疑之色,紛紛猜測那“神器”究竟為何物。
洪七公見狀,輕嘆一聲,揭曉謎底:“那乃是嶽將軍遺留下的無價之寶——他畢生心血凝結而成的兵法秘籍。”
“武穆遺書!”未待洪七公話音落下,便有人激動地脫口而出,顯然對此物早有耳聞。而陳池,則是滿頭霧水,心中暗自嘀咕,這究竟是何等神奇之物,竟能引發如此強烈的反響。在探討《江湖百科大全》中竟無絲毫提及某一重要典籍之際,不免生出幾分尷尬與困惑。面對此情此景,陳池秉持著“見賢思齊,擇善而從”的謙遜態度,自然而然地轉向了身旁兩位江湖中的訊息通——王維揚與蕭半和,期望能從他們那裡尋得解答。
“諸位,此書之謎,還望不吝賜教。”陳池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誠懇與期待。
王維揚聞言,壓低嗓音,緩緩道來:“此書非比尋常,乃是一部兵法秘籍。據傳,宋時奸相秦檜以莫須有之罪名,將嶽將軍麾下猛將岳雲、張憲囚禁。同時,連發十二道金牌急召嶽將軍回朝受審。嶽將軍或許預感不祥,歸途之中,將畢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