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蒙學(第2/2 頁)
小視。
顧廷燁和齊衡都已經開始蒙學了,齊衡雖然蒙學不久,卻也認識一些字了。
不過教導的主要目標是趙興,自然以他為主。
顧廷燁和齊衡,只能教什麼聽什麼了。
海文優教導趙興識字的方法是直音法。
所謂的直音法,就是從所有字音中,各挑選一個最簡單的字教會,然後以那個字為注音,教導別的字。
簡單來說,yi讀音就用衣字表示,只要是yi音的字,全用衣來注音教導。之所以不用一,是因為宋代是繁體字,一還是壹,筆劃太多。
當然了,這個方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都只有一個音,後面還要區分,其次一些生僻字沒有同音的字,就沒法用了。
不過這樣確實能夠認識大多數通用漢字。
一堂課教導幾個字,然後再簡單解釋一下每個字的意思,第二堂課則是讓趙興練習書寫。
下午也是一樣,認字書寫。
從這日開始,趙興每日都是如此。
早上跟顧偃開學武半個時辰,然後來資善堂這邊上課,十天才休一日。
而官家那邊也開始為趙興補充陪讀團,陸陸續續學堂這邊又來了十幾人。
短短三個月時間,學堂算上他本人,已經有十八個學生了。
這些人都是汴京勳爵子弟,和文官中位高權重或聲望很高的官員子嗣。
年齡從五歲到十二歲不等。
但是除了顧廷燁和齊衡外,趙興也就和其中少數幾個關係比較近,其餘的都懶得搭理。
從平常的表現來看,那些人要麼才能平平,要麼就是草包。
而且還刻意巴結他,趙興對於這種人自然沒有好感。
隨著這些人的到來,趙興的神童之名,也傳出了宮,從汴京往天下傳播。
都說趙興有過目不忘之能,任何字一學就會。
趙興聽到這些傳聞,微微一笑。
沒辦法,他本來就識字,雖然宋朝是繁體字,但是大多數繁體字和簡體字差距並不大,一看就能認出來。
即便認不出來,海文優一教,趙興也記下來了。
過目不忘有些誇張了,不過一些東西趙興看個三兩遍幾乎都能記住。
或許因為孩童記憶力本就好,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是重生的原因,他的記憶力才變的這麼好。
不過他是皇子又不用考科舉,對此並沒有覺得多高興。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趙興進學已經一年了。
這一年,趙興已經學完了這個時代的那些啟蒙書籍,認識並學會書寫了大多數的常見字。
完成了蒙學,便開始正式學習《論語》。
四書五經是古代教育中,儒家重要的九部經典典籍,若是要參加科舉,四書五經是必學的。
而之前一直未出現的韓章,也開始為趙興授課了。
韓章是大相公,自然沒時間天天來給趙興授課,每隔一天才會來講一堂課。
講的則是史書。
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
對於趙興來說,史書是必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