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父皇的教導(第1/2 頁)
天佑六年七月,天氣炎熱,資善堂內放置了許多裝著冰塊的盆子,加上身後有太監為趙興煽著扇子,趙興並沒有感覺到炎熱。
“秦始皇雖然一統天下,結束戰亂,書同文車同軌,功勞甚大,然他焚書坑儒,導致無數典籍遺失損毀,橫徵暴斂,大興土木,這才有了秦二世而亡,總的來說,過大於功!”
韓章從三皇五帝開始講史,至今已已經一年多了,上個月開始講秦國一統天下,一直到今日才講完,最後為秦朝的滅亡,做出了總結。
趙興暗自撇嘴,對於韓章明顯夾帶私貨的行為,很是不滿。
難怪古代除了開國皇帝外,後面的帝王很多都顯的很平庸,怕是和那些教導他們的老師不無關係。
《列子·說符》中雲: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
怕是這才是那些臣子最想要的皇帝。
秦始皇大興土木,肯定有過,修長城可以說是抵禦外敵,但是阿房宮和兵馬俑的修建則完全沒必要了。
但是這不代表趙興認同韓章所說的秦始皇過大於功。
至於說秦始皇嚴刑峻法、焚書坑儒,在趙興看來並沒有什麼錯。
亂世當用重典,秦始皇一統天下,紛亂數百年的天下一統,各國律法都不相同,六國貴族也不甘心被滅國。
不這麼做,天下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穩定下來?
而秦朝的滅亡,有著多重因素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下統一的時間太短了,六國餘孽尚在,即便胡亥不寵信趙高,天下還是會亂,只是秦朝會不會滅亡就不一定了。
不過雖然不認同,但是趙興卻什麼都沒說。
這個時代儒家是主流,對於焚書坑儒的秦朝,他們自然沒有好感。
自己要是說什麼,誰知道這些人背後怎麼議論他。
韓章離開後,也到了散學的時間。
趙興和顧廷燁他們打了個招呼,就離開了學堂。
從學堂出來,一個太監就迎了上來。
“殿下,陛下召您去龍圖閣。”太監行禮道。
“知道了。”
趙興聽到父皇找他,上了步輦,往龍圖閣而去。
……
“兒臣拜見父皇!”趙興躬身行禮道。
“哈哈,福兒來了,快過來,到朕身邊做。”官家笑著招了招手。
趙興上前,來到父皇御案後,也不客氣,在他邊上坐了下來。
官家的御坐也就是俗稱的龍椅,比較寬大。
趙興再有幾個月就滿六週歲了,不過因為這兩年多一直練武,加上營養好,身子長的挺快,看著像八九歲的少年一樣。
即便如此,父子二人同坐也不顯擠。
別說趙興是皇子了,就算他被立為太子,坐龍椅也不符合規矩。
但是官家從小就抱著趙興坐龍椅,每次趙興過來的時候也讓他同坐。
有次還是當著文官的面,那個文官還說什麼於禮不和,惹的官家大怒,罰了他半年俸祿。
從那以後,就沒人敢說什麼了。
“父皇,您喊我來什麼事?是不是打算立兒臣為太子了?”趙興笑道。
“你就這麼急著搬出宮去?”官家聞言並不惱怒,反而哭笑不得的說道。
太子居東宮,這個稱呼確實是因為東宮在皇宮東面,但是東宮卻不在皇宮裡。
而是和皇宮連結,卻由另開一門。
若是搬去東宮,也就等於出宮居住了,若是要進宮,也需要從宮門進入。
歷史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在李建成進宮的路上埋伏的。
“兒臣都這麼大了,再住宮裡也不方便。”
其實是趙興想出宮去看看,皇宮雖大,但是他在宮裡待了那麼多年了,即便身體裡是個成年靈魂,也待的夠夠的了。
“你才多大啊,等幾年再說。東宮那邊年久失修,回頭朕讓工部好好修繕一番,再冊封你為太子,讓你搬過去。”官家說道。
“父皇,那我明日休沐,您讓我出宮玩玩唄?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兒臣久居深宮不知民間疾苦,以後和那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一樣?”趙興說道。
官家聞言沉吟了一會,說道:“朕可以讓你出宮,但是必須帶上足夠的護衛。”
“父皇,帶護衛沒問題,但是兒臣總不能擺著儀仗出去吧?那樣誰都知道是兒臣了,怎麼看到民間疾苦?”趙興說道。
“朕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