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步設想(第1/2 頁)
“父皇,兒臣好像明白了。”趙興聽完父皇的話思索了許久說道。
“哦?”
官家聞言饒有興致道:“那你說說看,你明白了什麼?”
“所謂忠奸看的其實是皇帝的需要,或者說要看皇帝本身是否賢明。若是皇帝本身不賢,那些所謂的奸臣,在他眼裡其實就是忠臣。”趙興說道。
官家讚賞道:“你說的沒錯,其實那些所謂奸臣,比那些賢臣更聰明。奸臣懂得審時度勢,若是皇帝賢明,他們自然會本本分分的為國效力。但若是皇帝昏庸,他們就會投其所好,獲得寵信。並不是說歷史上那些明君時期,就沒有奸臣,只是他們沒有表現的機會罷了。”
趙興點了點頭,歷史上這樣的人不少。
事實上除了太監,那些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奸臣,能被史書記載的,哪個不是身居高位?
他們能夠得皇帝寵信,就得能夠進入皇帝的眼簾,若是官職太低,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談何成為奸臣?
而要升遷就得有功勞政績,可見那些奸臣並不是只會諂媚君上。
就拿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奸臣高俅來說,受水滸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他原本是個市井無賴,因為踢球踢的好,才得到徽宗的寵信。
但是實際上高俅最開始是蘇軾的小吏,蘇軾欣賞其才能,將其推薦給了徽宗的姑父那裡。
那時候徽宗還未繼位,他姑父派人給他送禮,這個送禮的人就是高俅。
高俅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徽宗踢球,大膽展現了一下自己的球技,得到徽宗喜愛把他留在了身邊。
若不是他有才,被蘇軾看重推薦,以他的身份一輩子都沒機會接觸到皇帝,哪怕那時候徽宗只是個皇子。
還有六賊之一的童貫,人家早年也是靠著軍功升上去的,打過一些勝仗,其中方臘就童貫帶兵平定的。
官家頓了頓,給趙興思考的時間,等了一會才說道:“不過你說的也並不全對,有些人表明賢明,但是實際上只是沒有得到機會罷了。若是有機會,所謂的賢臣忠臣,也有可能會成為權臣奸臣。所以不要盲目的去相信那些所謂的忠賢。”
“父皇,不是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麼,既然都不能相信,為何還要用?”趙興反問道。
“哈哈,這句話是說給那些臣子們聽的,實際上恰恰相反,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官家笑道。
“父皇,用人要疑兒臣明白,但是疑人為何還要用?”趙興說道。
用人要疑,他還能理解,哪怕信任,也要做好必要的監督和約束。
但是既然不信任了,為何還要用?
“每個人有這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哪怕不信任,只要在掌控內,這樣的人依舊可以用。”官家說道。
官家微笑道:“用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知奸用奸。你只要把這些理解透了,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父皇兒臣不明白,為何明知是奸還要去用。”
疑人要用,他還能接受,畢竟只是懷疑。但是明知道是奸臣,還要去用,他就理解不了了。
“你現在還小,以後慢慢想,很多東西別人告訴你,哪怕你能理解,也運用不好。只有你自己想透了,才是真正的明白。時間不早了,你母后那邊膳食應該準備好了,咱們過去用膳。”官家笑道。
……
晚上躺在床榻上,趙興還在想著父皇的那段話。
說實話,他一直覺得自己父皇性子太軟了。
當初變法,短短几年就頂不住壓力叫停下了。
然而父皇的這一番話,讓趙興突然覺得,他這個父皇好像並沒有外表看著那麼簡單。
趙興仔細想了想北宋時期的兩次變法,突然發現,他這個父皇做的很對。
仁宗時期的變法看似有些虎頭蛇尾,但雖說沒能解決內部積弊,卻也沒有加劇。
反倒是神宗時期的變法,支援力度倒是大,持續的也久。
然而不僅沒能解決內部積弊,反而還加劇了內部各種弊端。
從這一點上看,或許當初他父皇已經看出新政弊端叢生,強行推行下去的後果,所以才那麼快停止了新政。
不然新政是父皇他親自提出來,挑選人主持改革的。
在此之前他肯定預想過新政推行會遇到什麼阻礙,沒道理短短几年,就匆忙叫停才是。
當然這一切都是趙興的猜測,不過不管內情是什麼都是過去的事了。
現在的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