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2/4 頁)
:諸葛亮死後,按照他的遺計,用他的木像嚇退了司馬懿。後來人們用“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來形容人雖死,但餘威仍在,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智謀深遠。
指導思想:
《三國演義》總體上以儒家政治道德觀念為核心,鮮明地表現出“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在這一回中,透過對諸葛亮的歌頌和對魏延反叛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思想傾向。諸葛亮作為蜀漢的忠臣和智者,代表著正義和仁德;而魏延的反叛行為則被視為不忠不義。同時,作品也反映了作者對歷史興衰和人物命運的思考,強調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對歷史程序的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104 回:星辰隕落與木像驚魂》
在《三國演義》這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巨著中,第 104 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無疑是一個極具戲劇性和深意的章節。透過運用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回目,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宇宙觀、命運觀以及人性的掙扎與抉擇。
“隕大星”這一表述,在周易哲學中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星象在古代被視為上天的昭示,而大星的隕落則往往被解讀為一種重大變故的先兆。在這一回中,諸葛亮這位蜀漢的丞相,如同一顆耀眼的星辰,他的離世不僅是蜀漢的巨大損失,也象徵著一種平衡的打破。從周易的角度看,這或許暗示著天地之間的某種失衡,命運的車輪開始向著不可預知的方向轉動。
漢丞相諸葛亮的歸天,不僅僅是一個人物的死亡,更是一種理想與信念的消逝。他一生為興復漢室殫精竭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忠誠踐行著自己的使命。然而,命運似乎總是與他作對,儘管他智謀超群,卻依然難以改變歷史的走向。這與周易中所強調的“時運”觀念不謀而合,人生的起伏、命運的無常,都在這一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而“見木像魏都督喪膽”則進一步展現了命運的戲劇性和人性的脆弱。司馬懿作為曹魏的都督,一直與諸葛亮在智謀上相互抗衡。當他看到諸葛亮的木像時,竟然被嚇得喪膽落魄,這種反應不僅僅是因為對諸葛亮的忌憚,更是對未知和神秘力量的恐懼。在周易哲學中,這種恐懼可以被理解為對未知命運的敬畏,以及對自身侷限性的清醒認識。
從卦象的角度來看,這一回中所呈現的情景或許可以與一些特定的卦象相對應。比如,“乾卦”所代表的剛健、進取與創造力,與諸葛亮的形象相契合;而“坤卦”所代表的柔順、接納與包容,則可以映照出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時的複雜心態。這種剛柔並濟、陰陽相生的關係,在整個故事中不斷演繹,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命運畫卷。
在周易哲學中,變化是永恆的主題。本回中,諸葛亮的離世和司馬懿的驚恐,都預示著局勢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人物命運的轉折,更是深層次的歷史潮流的湧動。正如周易中所說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歷史的發展總是在不斷地適應和調整中前進。而這種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面對困境時的掙扎與適應。
同時,這一回也反映了周易哲學中關於“中和”的觀念。諸葛亮的智慧和忠誠,司馬懿的智謀和謹慎,他們之間的相互抗衡與較量,其實都是在追求一種平衡與和諧。儘管最終的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這種追求“中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的體現。在歷史的長河中,各種力量相互作用,最終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往往是短暫而脆弱的。
此外,“隕大星”和“見木像”這兩個情節還蘊含著對生命與死亡的深刻思考。生命如星辰般閃耀而短暫,而死亡則如同木像一般,給人以震撼和警醒。周易哲學教導我們要坦然面對生命的無常,珍惜當下,同時也要對死亡保持敬畏之心。在這一回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奈,也感受到了死亡的莊嚴與神秘。
總的來說,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第 104 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這個故事。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命運的無常、人性的複雜以及歷史的滄桑。這一回不僅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篇章,更是周易哲學在文學作品中的一次生動詮釋。它讓我們在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的同時,也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命運的舞臺上,諸葛亮和司馬懿如同兩顆閃耀的星辰,他們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我們,作為讀者,在欣賞這一精彩回目的同時,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