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1/4 頁)
一、七律詩詞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104 回:星辰隕落與木像驚魂》的解析:
(一)《解析〈三國演義〉第 104 回》
孔明星隕漢家哀,天意冥冥運數裁。
木像猶能驚魏膽,智謀終是化塵霾。
陰陽變幻乾坤定,命運沉浮卦象徊。
三國風雲多少事,易中哲理蘊奇才。
(二)詮釋:
這首詩以“孔明星隕漢家哀”描繪了諸葛亮的離世之悲,“天意冥冥運數裁”體現了周易哲學中的命運觀念。“木像猶能驚魏膽”展現了情節的驚險,“智謀終是化塵霾”則表達了對智慧與權謀的感慨。“陰陽變幻乾坤定”和“命運沉浮卦象徊”強調了周易中的變化與卦象。最後,“三國風雲多少事,易中哲理蘊奇才”總結了故事中的波瀾與周易哲學的深刻內涵。
(三)《三國演義》第104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經典情節,經典詩句,經典典故及指導思想
《三國演義》第 104 回回目: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經典梗概:
諸葛亮在五丈原與魏兵對峙時身患重病,姜維到行軍帳中看望他。諸葛亮對姜維說自己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覺得諸將中只有姜維可傳其書,便傳授給了姜維,還告知有“連弩”之法也一併傳他。又叮囑姜維蜀中諸道不必擔憂,但陰平之地需仔細防守,此地雖險峻但久必有失。隨後諸葛亮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接著楊儀入帳,諸葛亮授與他一錦囊,告知自己死後魏延必反,待其反時依計行事。安排好後,諸葛亮便表奏後主。後主派尚書李福來問安並詢後事,諸葛亮推薦蔣琬、費禕可任大事。當晚,諸葛亮觀星後病情加重,不久便去世,時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壽五十四歲。
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墜於蜀營,認為孔明已死,但又怕有詐,於是先按兵不動,只派夏侯霸去哨探。魏延夜夢頭上生角,問行軍司馬趙直,趙直稱是吉兆,後遇到費禕告知此非吉兆,乃大凶。費禕勸魏延交兵符,魏延不肯。楊儀領兵扶柩先行,令姜維斷後,依孔明遺令徐徐而退。魏延得知後大怒,欲殺楊儀。夏侯霸探得蜀兵已退,司馬懿便引兵追趕,結果看到諸葛亮的木像,以為孔明還活著,嚇得魏兵驚慌失措,司馬懿也狂奔數里。後來得知孔明真死,司馬懿又領兵追趕,見蜀兵已退,便班師回朝。
主題思想:
忠誠與奉獻精神的歌頌: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心繫國家大事,為興復漢室殫精竭慮。他對姜維傾囊相授,對後事精心安排,體現了他對蜀漢的忠誠和無私奉獻,這種精神被高度讚揚和歌頌。
命運的無奈與悲劇色彩: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終究無法改變蜀漢的命運。他多次北伐未能成功,最終在五丈原病逝,這體現了命運的無常和人力的有限。他的離世不僅是蜀漢的重大損失,也使讀者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悲劇氛圍。
智謀與計策的較量:本回中諸葛亮生前的種種安排,如授書姜維、密計除魏延、以木像嚇退司馬懿等,都展現了他的高超智謀。而司馬懿對諸葛亮之死的疑慮和試探,以及魏延的反叛心思等,也體現了各方人物在智謀和計策上的較量。這反映了在戰亂紛爭的三國時代,智謀和策略對於戰爭勝負和國家興衰的重要性。
經典情節:
諸葛亮臨終授計:諸葛亮深知自己命不久矣,將自己的兵法、“連弩”之法傳授給姜維,又分別對馬岱、楊儀等交代後事,安排了對付魏延反叛的計策。
魏延夢角:魏延夜夢頭上生角,行軍司馬趙直為討好魏延,稱此為吉兆,但實際上按照趙直後來對費禕所說,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是大凶之兆。
司馬懿中計:司馬懿看到將星墜落,以為諸葛亮已死,出兵追趕蜀軍,結果看到諸葛亮的木像,以為諸葛亮還活著,嚇得驚慌失措。
經典詩句: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勳名。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裡,於今無復雅歌聲!”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經典典故: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