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 > 第475章 《瀕湖脈學》十

第475章 《瀕湖脈學》十(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動脈,其脈象表現為數脈,且常見於關部上下。其脈象無頭無尾,猶如豆粒般大小,且呈現出一種厥厥動搖的狀態。

仲景曾言:陰陽相互搏擊,便被稱為動。陽氣躁動則會出汗,陰氣躁動則會發熱,身體發冷且惡寒,這是三焦受到損傷的表現。成無己也說過:陰陽相互搏擊,那麼虛弱的一方就會出現躁動。因此,陽虛則陽氣躁動,陰虛則陰氣躁動。龐安常則認為:關前三分屬於陽,關後三分屬於陰,關位則處於半陰半陽之間。所以,動脈的出現會隨著虛弱的情況而顯現。

《脈訣》中提到:動脈脈象若尋之似乎存在,舉之卻又消失不見,不離其所處之位,不往也不來。這種脈象描述模糊不清,荒謬虛妄,絕非真正的動脈脈象。詹氏則說:動脈的形態如鼓動的鉤子或毛髮,更是錯誤的說法。

【體狀詩】

動脈脈象搖搖不定,數脈出現在關部,無頭無尾呈現豆形團狀。其根本原因是陰陽相互搏擊,虛弱的一方會出現搖動,而強盛的一方則會保持安靜。

【主病詩】

動脈主要負責疼痛與驚恐的病症,出汗是因為陽氣躁動,發熱是因為陰氣躁動。動脈還可能導致洩瀉、痢疾、拘攣等病症,男子可能會出現亡精的情況,女子則可能會出現崩漏。

仲景說:動脈脈象的出現意味著疼痛或驚恐。《素問》中也提到:陰虛而陽氣躁動就稱為崩。又說:婦人手少陰脈動得厲害的,是懷孕的徵兆。

促脈,其脈象特徵表現為脈搏的跳動快速且時有間歇停止,然後又繼續跳動。正如《脈經》所描述的那樣,就好像人奔跑時突然跌倒又迅速起身接著跑一樣。另外,據黎氏所言,這種脈象的快慢變化無常。

需要指出的是,《脈經》中僅僅提到了“數而止為促”這一點,但《脈訣》卻錯誤地聲稱只有當促脈同時出現在寸口部位並且沒有提及間歇停止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促脈。實際上,無論在哪一個部位出現數而止的情況都可以被診斷為促脈,並非僅限於寸口。而且,緩而止的脈象被稱為結脈。由此可見,並不能單純以寸口部位來判斷是否為促脈或者結脈。

從體狀詩來看,促脈呈現出脈搏急促且間歇性停止一次的特點。這種脈象表明體內陽氣過盛,陰氣即將衰竭。此時,三焦部位的鬱火燃燒得極為旺盛,如果病情持續發展下去必然會導致生命危險;然而,如果能夠及時採取措施讓病情得以緩解,則還有生存的希望。

再看相類詩,可以參考代脈的相關特徵和區別。

至於主病詩方面,促脈通常與火熱病症有關。造成這種脈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方面,分別是氣、血、痰、飲以及食物等因素。一旦這些物質在體內有所滯留,就會使得脈象出現間歇停止的現象。具體來說,促脈可能伴隨著時常發作的氣喘咳嗽症狀,這往往是由於痰液積聚所致;此外,還可能引發狂躁、面板髮斑以及毒疽等病症。總之,促脈主要反映了人體陽氣亢盛的病理狀態。

結脈,其脈象表現為往來遲緩,時而會有一次停頓,然後又恢復正常的搏動。這是《脈經》中的記載。

然而,《脈訣》中所描述的“或來或去,聚而卻還”這種情況,並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結脈。張仲景曾指出,有一種脈象猶如沿著長長的竹竿連續不斷地觸控,被稱為陰結;還有一種脈象好似車輛的頂蓋一樣寬廣且圓潤,叫做陽結。此外,還有另一種脈象類似於芝麻粒一般大小,不停地搖動、旋轉、牽引著,時聚時散沒有固定規律,這樣的脈象才可以被稱作結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了最後所說的那種結脈,則預示著病情危重,可能會導致死亡。雖然這三種脈象都被命名為結脈,但實際上它們有著明顯的差異。

從脈象的具體形態來看,結脈整體較為緩慢,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短暫的停歇。如果結脈出現在浮部,通常表示體記憶體在氣滯不暢的問題;倘若結脈顯現於沉部,則往往意味著體內有淤積之物。因此,在治療時,對於出汗和瀉下等方法的運用,必須要根據具體的脈象情況謹慎判斷並做出決策。

再看與結脈相似的脈象——代脈。

關於結脈所對應的病症,一般來說,結脈的形成都是由於氣血凝滯所致。若是年老之人出現了結脈,多是因為體內有頑固的痰液凝結停滯,常常會使人感到痛苦不堪,反覆沉吟。此外,體內氣血凝滯還可能引發內生積聚、外部癰腫等疾病,疝氣、症瘕之類的病症也是由結脈所引起,這些病症大多屬於陰寒之證。

扁鵲(即越人)曾經說過:結脈嚴重

目錄
快穿之年代旅行記末世追妻攻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