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龍場悟道1(第2/2 頁)
,在這些錯誤觀念的矇蔽下,虛度了許多寶貴的光陰。就像陽明先生年輕時,曾深受程朱理學 “格物致知” 觀念的影響,試圖透過長時間地觀察竹子,去體會天理究竟何在。然而,在經歷了龍場悟道之後,陽明先生深刻地認識到,以前那種在事事物物當中去探尋天理、天道的辦法,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透過龍場悟道這一關鍵事件,王陽明先生為未來整個陽明心學的思想體系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而其中最為核心的思想根基,便是 “心即理” 這一觀點。
“心即理”,乍一聽似乎深奧難懂,可實際上仔細琢磨起來,卻也簡單明瞭。簡單來說,就是有怎樣的心,就能體證到怎樣的天理。比如說,如果一個人擁有一顆君子之心,那麼在面對各種各樣的事事物物時,他就能體證到君子層面的天理。反之,如果只有一顆士人之心,那麼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可能就僅僅停留在士人的層面上了。
也正因如此,陽明先生才會講:“天理即良知。” 天理與良知,二者其實是等同的關係,有怎樣的心,才能體證到怎樣的天理。也就是說,“天理” 原本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對於是非、對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良知其實都是清清楚楚的,我們的 “大我” 明明白白地知道一件事情的到底是對是錯。
就好比說,當我們想要說一句謊言的時候,我們內心的良知難道不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嗎?答案當然是知道的。可是,為什麼還是會有人去說謊呢?這就是因為存在一些錯知錯見在我們心中作祟。這些錯誤的觀念使得我們遮蔽了自己內心的天良,以至於我們寧可違背良知,也要去做一件錯誤的事情。比如說,講一句謊言,可能會幫助我們快速地從一個尷尬的環境當中脫身,於是我們就會覺得,講謊言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還會認為這樣做是可以得到支援的,是對的。但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錯知錯見呀,我們明明知道講謊言不對,可還是會去做。
天理就在我們心中,它從來就沒有泯滅過;良知始終都知道是非對錯,就如同明亮的鏡子一般,清清楚楚地照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你對龍場悟道怎麼看?” 蘭花指壯漢突然向李慶嘉問道。
“怎麼看,人躺著看。” 李慶嘉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他心裡想著,自己不過就是個小蝦米罷了,哪有什麼資格對王陽明先生這樣的聖人所經歷的悟道之事提出什麼獨到的觀點呀。
“這個問題確實為難你了,去的人都是各方找來的精英,你把自己的長處展現出來就行了。” 蘭花指壯漢倒是善解人意地說道。他知道李慶嘉可能會因為這個問題而感到有些壓力,所以便安慰了他一下。
“為什麼是我?” 李慶嘉還是滿心疑惑地問道。他心裡很是清楚,要是按照選擇精英的標準來看的話,自己可真的是再普通不過了。無論是學識、能力、智慧、家世、眼界等等各個方面,自己都泯於眾人,完全就是那種丟在人堆裡就找不出來的型別呀。
“有些東西講不出來的,每個人適合什麼都是在不斷嘗試中發現的。千尋島十分重要,按道理說派出弟子進去最好,但是裡面的情況如何,誰都說不清楚,出來的人都會忘記其中的經歷。從推斷來說,越是普通,反而越安全。” 蘭花指壯漢耐心地解釋道。
聽到蘭花指壯漢的解釋,李慶嘉也不知道自己該高興還是該悲哀了。他心裡暗自琢磨著,原來普通有時候也能算是一種優勢啊,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呢。
“行了,走吧。” 師姐在一旁催促道。
於是,三人便繼續從天空飛行,方向調轉,朝著龍場的位置飛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