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第1/4 頁)
一、七律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水滸傳〉第 116 回解析》的描述:
(一)《〈水滸傳〉第 116 回解析》
水滸百回蘊哲思,易理微妙透篇章。
烏龍嶺上風雲變,歙州道中兵陣忙。
剛健守常忠義顯,分合變數運無常。
千秋經典含深意,周易光芒照遠航。
(二)
這首詩圍繞《水滸傳》第 116 回,結合周易哲學的視角,展現了其中的風雲變幻、忠義精神以及命運的無常,同時也強調了經典作品的深遠意義和周易哲學的啟示。
詩的首聯指出《水滸傳》的眾多篇章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而周易哲學的微妙之處也在其中得以體現。
頷聯具體描述了第 116 回中烏龍嶺上的局勢變化和歙州道上的兵馬忙碌之景。
頸聯強調了在這一回中所展現的剛健、守常的忠義精神,以及分合與變數所體現的命運無常。
尾聯則強調了這部經典作品的價值,它如同閃耀著光芒的周易哲學一樣,能給人以深遠的啟示和指引。
整首詩透過七律的形式,將《水滸傳》第 116 回與周易哲學相結合,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內涵和意義。
(三)《水滸傳》第116回回目,經典梗概,經典詩句,經典情節,經典典故,主題思想,中心思想,指導思想,文化價值,文化傳承,歷史傳承
《水滸傳》第116回回目為“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以下是對該回的詳細介紹:
1. 經典梗概:
宋江得知張順被殺以及魂魄顯靈助戰之事,心中悲痛,為張順在西湖邊建立廟宇,提名金華太保並親自去祭奠。宋江又因渡江南征以來眾弟兄多有損折,心中十分悲愴,便去淨慈寺設道場,超度眾將並各設靈位享祭。
接著與軍師吳用計議,準備調兵收復睦州。此時劉光世從東京來杭州傳達聖旨,賞賜宋江眾將。隨後宋江和盧俊義分兵,宋江進兵睦州,盧俊義進兵歙州,約好兩路得手之後,一齊進攻方臘的老巢幫源洞。
柴進和燕青去方臘處臥底,方臘很喜歡二人才能。宋江攻下富陽,直抵烏龍嶺下。寶光國師引著眾賊將在嶺上把住關隘,宋江派水陸兩路攻嶺,卻枉死了阮小二、解珍等弟兄,但均無法攻下烏龍嶺。
2. 經典詩句:
“七里灘頭鼓角聲,烏龍嶺下戰塵生。白旄黃鉞橫山路,虎旅狼兵遍歙城。天助宋江扶社稷,故教邵俊顯威靈。將軍指日成功後,定使閭閻賀太平。”此詩描繪了戰爭的場景和氛圍,以及對宋江等人取得勝利的期望。
3. 經典情節:
分兵作戰:宋江與盧俊義分兵,各自進攻不同的地方,這展現了梁山好漢們的戰略部署和軍事行動,也為後續的戰鬥情節埋下伏筆。
柴進臥底:柴進和燕青前往方臘處臥底,憑藉柴進的口才和智慧,成功獲得方臘的信任,這一情節不僅展示了柴進的勇敢和機智,也為梁山好漢最終擊敗方臘提供了重要的情報支援。
大戰烏龍嶺:宋江率軍攻打烏龍嶺,寶光國師帶領眾賊將堅守關隘,梁山好漢們雖奮勇作戰,但仍遭遇了巨大的困難和損失,阮小二、解珍等弟兄戰死,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激烈。
4. 經典典故:此回中暫未涉及特別典型的獨立於文字情節之外的經典典故。
5. 主題思想:
這一回繼續體現了《水滸傳》的“忠義”主題。宋江等梁山好漢接受招安後,為朝廷南征北戰,即便損兵折將,依然堅定地執行朝廷的命令,體現了他們對朝廷的“忠”;同時,梁山好漢們之間的兄弟情義在戰爭中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如宋江為張順立廟祭祀等情節,展現了他們的“義”。
也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戰爭導致了眾多梁山好漢的傷亡,百姓也深受戰爭之苦,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渴望。
6. 中心思想: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們在攻打方臘過程中的艱難戰鬥以及內部的一些安排和決策,突出了梁山好漢們的英勇無畏、智謀策略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犧牲。同時,也暗示了梁山好漢們的命運在戰爭的影響下逐漸走向衰落。
7. 指導思想: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作者透過這一回的描寫,旨在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戰爭的複雜性以及社會的動盪不安。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和精彩的情節,引導讀者思考人性、忠義、戰爭等問題,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