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華夏名人錄 > 第35章 專諸

第35章 專諸(第1/2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彈幕劇透被換崽,真千金重生殺瘋了真千金出獄後,哥哥們跪求原諒七零:醫妻駕到,冷麵硬漢寵上天辜負我真心,離婚你後悔什麼?拿她當墊腳石?嫡女重生另嫁王爺被逐出宗門後我名滿修真界重回我爸媽的高中時代農門嬌妻超旺夫,清冷權臣寵上天拿我換城池,我走了將軍哭什麼?替姐生子?重生後我撩帝心奪後位七零閨蜜嫁糙漢,絕嗣宋家一年抱仨命理之弓(西幻nph)八零,嫁最強糙漢,養最卷崽崽情上鎖重生八零,退婚嫁給隔壁糙漢小手一揮,崽崽回村當村溜子咯!夫人快分手,霍總蹲牆角等三年了被反派強制愛假少爺和真少爺破鏡重圓了穿越成刺客,先殺我夫君?

一、簡介

專諸(~公元前515年),春秋時吳國棠邑(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北)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刺客之一,被譽為“四大刺客”之一(也有說法是“五大刺客”)。專諸的故事與吳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緊密相連,他在伍子胥的舉薦下,成功刺殺了吳王僚,為公子光登上王位鋪平了道路。專諸以其勇敢無畏和忠誠義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人物生平

1、伍員舉薦

在春秋時期的吳國,政局動盪不安,各國之間的紛爭不斷。在這樣的背景下,專諸與伍子胥的相遇,成為了改變吳國曆史的關鍵事件之一。

伍子胥,原名伍員,是楚國大夫伍奢的次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了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子胥因此揹負上了深重的家仇國恨。為了逃避楚國的追殺,伍子胥踏上了流亡之路,最終來到了吳國。

在吳國,伍子胥尋找著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盟友。在一次市井爭鬥中,他偶遇了專諸。專諸是一名屠戶,雖然家境貧寒、未曾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力大無窮、勇猛過人,且對母親極為孝順。在爭鬥中,專諸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這一幕深深吸引了伍子胥的注意。

伍子胥上前詢問專諸的姓名和來歷,專諸坦誠相告。在交談中,伍子胥逐漸發現了專諸身上的更多優點:他不僅力大無窮,而且性格豪爽、重情重義。更令伍子胥感動的是,專諸雖然勇猛過人,但對母親卻極為孝順。這一幕讓伍子胥看到了專諸內心的柔軟和深情,也讓他更加信任這位新朋友。

伍子胥明白,要成就大事,必須找到可以託付生死的忠義之士。而專諸的種種表現,讓他看到了希望。於是,伍子胥決定將專諸推薦給吳公子姬光。姬光對專諸的勇猛和義氣表示讚賞,兩人一見如故。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專諸與姬光共同謀劃復仇大業。

2、闔閭厚待

吳王僚的即位,違背了吳國傳統的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他接替了父位,這使得姬光心生不滿。姬光認為,自己作為吳王諸樊的長子,更有資格繼承王位。於是,他開始暗中謀劃,尋找機會推翻吳王僚。

伍子胥的到來,為姬光的謀劃提供了新的助力。他向姬光推薦了專諸,這位力大無窮、勇猛過人的屠戶,成為了刺殺行動的關鍵人物。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姬光與專諸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共同商討了刺殺吳王僚的計劃。

為了確保行動的成功,姬光做了周密的準備。他利用吳王僚對美食的嗜好,設下鴻門宴。在宴會上,專諸將扮演一名廚師,將精心烹製的烤魚獻給吳王僚。而在這道烤魚中,將藏有一把鋒利的“魚腸劍”,作為刺殺吳王僚的致命武器。

為了確保專諸能夠烹製出美味的烤魚,吸引吳王僚的注意,姬光還派遣心腹前往太湖,向名廚太和公學習烤魚之術。同時,他也加強了府邸的警衛,佈置了伏兵,以防不測。

3、刺殺吳王僚

公元前515年,姬光見時機成熟,便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設下鴻門宴。吳王僚雖然知道姬光心懷不軌,但仍因貪戀美食而欣然赴約。宴會上,吳王僚身穿三重盔甲,戒備森嚴。從王宮到姬光家,沿途佈滿甲士,操長戟、帶利刀,以防不測。

酒過數巡,姬光假裝腳痛難忍,躲入地下密屋。這時,專諸手託菜盤,兩列武士夾持,赤膊跪地用膝蓋前行,將精心烹製的烤魚進獻給吳王僚。就在吳王僚即將品嚐這美味之際,專諸猛地抽出藏於魚腹中的“魚腸劍”,一劍刺穿了吳王僚的三重盔甲,直透脊背。吳王僚當場斃命,但刺殺行動也驚動了他的侍衛。侍衛們一擁而上,將專諸砍為肉醬。

姬光見事已成,立即命令伏兵齊出,將吳王僚的衛士盡數剿滅。隨後,姬光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他深知專諸為刺殺行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此對專諸的家人極為厚待。他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並根據專諸的遺願,從優安葬了專諸。

4、身後之事

闔閭即位後,沒有忘記專諸的功績。他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以表彰專諸的忠誠和勇敢。同時,他也根據專諸的遺願,將他安葬在泰伯皇墳旁。如今,在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在,供後人憑弔。

相傳在無錫市大婁巷,還有一座“專諸塔”,這是闔閭為專諸修建的優禮墓。然而,在文革期間,這座塔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這首詩表達

目錄
偶遇前男友永恆仙域趙雲蘇總少妻嬌滴滴軍婚獨寵:重生後小媳婦要發瘋時小姐帶崽獨美,墨總跪地求原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