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莊子(第1/4 頁)
一、簡介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或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具體地點存在爭議)人,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崇尚自由,拒絕楚威王的聘請,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被後世譽為“漆園傲吏”。莊子的思想深邃而獨特,他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文學作品《莊子》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被譽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二、人物生平
1. 出身宋國
周烈王七年(約公元前369年),莊子出生於宋國蒙邑。關於莊子的出生地,歷史上存在多種說法,但主流觀點認為他出生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或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之一。莊子生活的時代正值戰國中期,這是一個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的時代。
2. 漆園為吏
在莊子的一生中,他曾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據《史記》記載,莊子與惠施有過多次交往,惠施曾在魏國擔任國相,莊子曾前往魏國拜訪他。莊子在漆園吏的職位上並未久留,他很快就辭去了這個職務,轉而投身於哲學思考和文學創作之中。
3. 南遊諸國
莊子在辭去漆園吏之後,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涯。他南遊楚國,與楚王及楚國的大夫們有過交往。據傳,楚王曾派使者聘請莊子擔任楚國的相位,但莊子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認為千金重利、卿相尊位都是過眼雲煙,遠不如自由自在的生活來得重要。
在遊歷過程中,莊子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哲學問題、交流思想感悟。這些經歷為莊子的思想成熟和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4. 課徒著書
晚年的莊子回到家鄉,致力於教育和文學創作。他招收了許多弟子,向他們傳授自己的哲學思想和文學技巧。同時,莊子還繼續創作《莊子》一書,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莊子》一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內容涵蓋哲學、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他的思想深邃而獨特,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 因病辭世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莊子因病辭世,享年八十四歲。據傳,莊子在臨終前對自己的弟子們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時間為連璧,星辰為珍珠,萬物是可以作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夠多嗎?哪裡還用著加上這些東西!”這番話充分展現了莊子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度。
莊子死後,他的弟子們將他安葬在故鄉的一片荒地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在他的墓地上修建了莊子祠,並立碑紀念。
三、主要影響
1. 哲學思想
天道觀念
莊子的哲學思想以“道”為核心,這是他超越現實、追求生命自由的理論基石。“道”在莊子哲學中,不僅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也是宇宙萬物運動的法則。莊子認為,“道”是無形無相的,它在時空上是無生滅的,具有絕對性、創造性、永存性、普遍性和無為性。
莊子強調“道”與人的緊密結合,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他主張順從天道,摒棄人為的雜質,認為真正的生活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外在的教導和規定,而是要去掉內心的成見、機心和分別心。莊子認為,只有深刻體悟“道”,才能達到生命的絕對自由,實現“逍遙遊”的境界。
自由思想
莊子的自由思想是他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真正的自由是“無待”的,即不依賴於任何條件。莊子提出了“心齋”與“坐忘”兩種達到自由境界的方法。“心齋”是透過“致虛”“守靜”的過程,達到無執無為的心境;“坐忘”則是對自我和外物的超越,達到內外俱忘的至境。
莊子強調“不滯於物”,認為人應該超脫於物質世界的束縛,不凝滯於任何思想、任何事物,從而達到聖人不凝滯於物的境界。他反對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和利益,認為這樣會忽略身邊的美好,導致生命的滯礙和鬱滯。莊子認為,只有不滯於物,才能乘物以遊心,實現真正的自由。
平等思想
莊子的平等思想體現在他對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