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姬昌(第2/3 頁)
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
在滅崇後,姬昌建立了豐邑(今西安市長安區灃河西岸),並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渭水平原,稱豐京。這一舉措為後來武王滅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病逝岐周
周文王五十年,姬昌崩逝,享壽九十七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勤政愛才、善施仁德到牢獄之災、斷訟稱王,再到崇尚中道、開疆拓土與遷都豐京,他的每一個舉動都對周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死後被葬於畢(今陝西咸陽),太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
三、主要影響
1、政治影響
姬昌所奠定的西周政體,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集權之先聲。他提倡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的社會風氣,以及他實行的裕民政治,即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的政策,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贊其為“三代之英”,後世把姬昌當成“內聖外王”的典型,作為判斷國家管理是非曲直的標準。
2、文化影響
姬昌創制的《周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它不僅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後世的文化、科學等領域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許多學者和思想家都從中汲取了智慧和靈感,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周易》所蘊含的陰陽和諧觀念、中道思想等,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軍事影響
姬昌在軍事上也有著卓越的才能。他先後攻滅黎、邗、崇等國,翦除商的羽翼,建立新的前進基地——豐邑,為武王滅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軍事謀略和戰略眼光,對後世軍事家如孫子、吳起等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人才觀影響
姬昌的人才觀也是其重要影響之一。他廣羅人才,以禮相待,予以任用。他的這一做法不僅使得周國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也為後世的人才觀念奠定了基礎。後世許多傑出的君主和政治家都深受姬昌人才觀的影響,他們推行仁政、尊重人才、關注民生,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軼事典故
1、推演《周易》
據傳,姬昌在囚禁期間,根據自然規律和人事變化,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撰寫了《周易》的卦辭和爻辭。這部經典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後世占卜、預測的重要依據。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新高度。
2、斷訟稱王
姬昌斷虞、芮之訟的故事,不僅體現了他的道德威望和公正無私,也成為了他稱王的一個重要契機。這一事件使得諸侯紛紛擁載他,於是西伯昌得以稱王,史稱周文王。這一典故也說明了道德和公正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3、崇尚中道
清華簡《保訓》篇揭示了周文王對中道思想的深刻理解。他強調平衡、和諧與中庸之道,這一思想不僅影響了後世儒家思想的發展,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道思想強調在處理問題時要把握適度、避免極端,這一原則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六徵觀人法
《禮記·文王官人篇》提出了“六徵觀人法”,這是一套記載最完備、最系統、最成熟的鑑別人才的方法。據傳,這套方法是姬昌教導太師用來選拔和任用賢能之士的。它包括觀察一個人的神色、言辭、舉止、志趣、才藝和德行等六個方面,以全面瞭解一個人的品質和才能。這一方法體現了姬昌對人才的重視和選拔人才的智慧,也為後世的人才選拔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五、後世紀念
關於姬昌的後世紀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王廟與羑里城
文王廟:在姬昌曾被囚禁的羑里城(今河南湯陰北),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修建了文王廟。這座廟宇不僅是對姬昌的緬懷,也是對他卓越貢獻的肯定。
羑里城:作為囚禁姬昌的地方,羑里城也因其歷史意義而被後人銘記。這裡不僅是姬昌遭受苦難的地方,也是他推演《周易》的靈感之源。因此,羑里城也成為了後人憑弔和紀念姬昌的重要場所。
二、文學作品與神話傳說
文學作品:姬昌的事蹟被廣泛記載於各種歷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如《史記》、《詩經》等。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姬昌的生平和貢獻,也表達了後人對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