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咖養成(第2/3 頁)
其他同事都在坐著聊天,正聊得火熱,那個同事突然倒在地上了。大家慌了,趕緊給送最近的醫院。但去到醫院後,搶救無效,死因是急性心梗。
當時很多同事都唏噓,家屬也來公司鬧,要索賠150萬。公司本來給大家買了團險,就和那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沒想到,理賠結果出來居然是拒賠了。說他這個不屬於意外險保障範圍,也不屬於工傷。
這引發了公司裡的爭議,他們能理解急性心梗不符合意外險的保障責任,但不能理解公司組織的活動,下班後回到辦公室猝死,為什麼不算工傷?最後公司還是人性化地和家屬溝通協商,做了賠償,只是沒有150萬這麼多。
經過這件事,她老公就認為,保險買了也不一定賠,理賠就是個玄學。而且他還經常聽人說,做保險的都不是什麼好人,要麼找不到工作的,要麼就是年紀太大的。保險業務員都很隨便,女的就靠跟別人睡覺獲得簽單,男的有的傍富婆獲得保單的業務。
他說出來這些看法後,他老婆說太搞笑了,她都是兩個孩子的媽了,也沒有資本去出賣自己來獲得業務吧?每個行業都會有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並不是行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個人的問題。她說你去問問,做銷售的,哪個行業沒有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那種人?
她老公說那倒是噢,當時他怎麼沒多想一點,就只是糾結在這裡了。夫妻倆說開了之後,他反而更支援老婆的工作了。他在他工作的地方經常會和同事朋友介紹老婆的工作,讓他們有需求找他老婆。
連他們家孩子上培訓班,也會對老師們說:“老師,你買保險了嗎?我媽媽是做保險的,她很優秀,你要是還沒買,就找我媽媽買。我的培訓費還指望這呢。”
沒想到孩子居然成了她最好的轉介紹中心,因此她簽下了培訓中心的老師和家長們的保單。她很感激家人的支援和理解。
林麗也覺得每個行業都有優秀的人,也有齷齪的人,這和行業沒有關係,而是個人的人品問題。她之前在當地新聞裡看到,一個女保險業務員開著賓士去見客戶,這個客戶是個在鬧離婚的男客戶,中小企業主。這個女業務員給他推薦了年金險和重疾險,當時他很爽快地投保了。
之後他又約這個女業務員打牌,他坐女業務員的車去的,到目的地的時候,他趁機揩油,摸了女業務員的大腿。可能也就是試探或者是他習慣之舉。女業務當時並沒有牴觸或者訓斥,兩人從此開始了曖昧。
他就時常在微信和女業務員曖昧地聊天,並在言語中暗示,他還想加保年金險,可以加份每年交十萬十五萬的。很快,他就加保了,男的還是辦好了離婚手續。之後他們倆居然去開了一次房。事後,女業務員又讓他加保,他又加了一份。
他還想和女業務員繼續保持這種不正當關係,甚至挑唆她離婚,嫁給他。女業務員並沒有表態,反而和他說想要結束這樣的關係。這男的不肯,認為他在女業務員手裡開了很多保單,就是希望他們有點什麼。而現在她獲得了業績,卻不願意繼續了。他於是就和電視臺爆料了。
這件事一捅出來,女業務員身敗名裂,老公也提出了離婚,她有三個孩子,撫養權歸老公。這個男客戶還要去保險公司退保。這對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林麗對這個新聞特別印象深刻。當時記者採訪了當事人雙方,都打了馬賽克。看了這個新聞,她心裡很不平靜,難怪社會上會有很多人對保險業務員有偏見,對保險有誤解,都是一些人的做法導致的。而且這種個別現象,在這個網際網路媒體發達的時代,很容易就被放大了,負面影響非常大。
林麗她開始另闢蹊徑開發客戶。她透過之前理賠的客戶一個校長那裡找到突破口。她給學校的工會提供了保險相關的知識講座,透過這樣認識一些老師,獲取客戶。她也透過認識的醫院的領導那裡,獲得了在醫院食堂門口擺臺的機會,她和團隊的人在那裡宣傳百萬醫療險。
她之前一個客戶看病對於社保實行dRG支付方式的理解,當時這個客戶是呼吸不暢,晚上睡覺會打鼾。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讓他住院進一步檢查,開了住院單子。但是客戶由於工作忙,一直沒有去住院。等到忙了一陣子後,有空了,他就想去檢查一下。結果認真看單子,上面寫了句“呼吸困難十餘年”,這話把他給嚇的。
他去醫院找到當時開單子的醫生,問是不是寫錯了,還是病歷上之前別人的內容,複製貼上過來還沒有修改的?他問醫生能不能改了這句話,他沒有十餘年。然而醫生告訴他不寫嚴重點,不能住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