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休整中(第2/3 頁)
倆因此混熟了。之後相繼離開了那家公司,她也順理成章成為了林麗的保險客戶。
這個客戶之後進了朋友的資產管理公司做了財務總監,估計她也有一些股份在公司。林麗曾經協助她申報過個人所得稅,看到那一年這個客戶的收入有五十萬一年。比她以前在國企時候的收入高了許多。
他們的公司在前幾年收益還比較好,那時候她曾經也建議林麗投一點。不過林麗對於投這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不是太感興趣,而且他們起步要100萬。
有次她們聊天的時候,她還建議林麗可以幫他們公司的理財產品做銷售。林麗當時婉拒了,她說保險公司有規定,不能同業兼職。這也是銀保監的規定,保險代理人不能給客戶推薦其他公司的理財產品。
在林麗入司沒多久,就親眼見過一個銷售高手的悲劇。那個銷售高手在保險公司做了二十多年了。每年保單銷售的收入也有幾百萬,家裡本來就很有錢。她平時喜歡投資。當時自己投了1200萬左右的理財產品,由於那時候收益還不錯,就推薦給她在保險公司的VIp客戶。出發點是好的,想著好東西一起分享。
然而賺錢的時候,客戶不一定會感激,但是虧錢的時候客戶一定會找麻煩。果不其然,那些客戶虧錢了,就一直找她訴苦。她也很無奈,說她自己也虧了。
開始可能大家並沒有虧多少,還想著等等再看。隨著時間推移,她們虧錢越來越多,她們感覺承受不了這個打擊。於是幾個客戶聯合起來就到公司來,想要找這個銷售高手理論,看看怎麼賠償她們的損失,因為當時是她推薦的產品。
這件事一下子在公司裡傳開了,區經理也得知了這個銷售高手推薦了非公司的理財產品,現在還導致了客戶造成了損失。公司也擔心因此影響公司的聲譽。於是在當天就趕緊開除了她。
公司一刀切的做法也引起一些老業務員的寒心。他們認為並不至於,這只是她私人的事情。可是,這個時期正好北京分公司出了個問題,就是有一個部門業務員都在推薦非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沒想到那個理財產品的公司暴雷了,這些客戶還發現那個理財公司倒閉了,老闆都跑路了。
他們當時都是保險代理人推薦投資的,現在都找到了北京分公司去。算下來 ,那些客戶投資損失的金額在幾十個億。一時間成為了負面大新聞。這讓林麗他們的保險公司聲譽大損,這個案例也成為了行業裡警示的案件。
因此那個銷售高手也出現了同類的事情,很快就被開除了。區經理也不想萬一鬧大了影響到自己,到時候也會連累到公司的名譽。
這個業務員之後就離開了這個行業。她反正家裡也不差錢,她來保險公司就是為了學習投資理財的。而且她也五十多歲了,到了退休的年齡了,之後也不需要去當牛做馬的工作了。
不過之後聽說她有保單或者其他的業務也會推薦給他們部門的同事一起合作,賺取部分佣金。畢竟她原來那麼多大客戶,她的那些業務都是大金額的。
林麗的這個客戶在那個資產管理公司也做了十年左右。再過一年就要退休了。她們那個資產管理公司在疫情後,管理的資產規模大幅縮水,業務量劇減。他們原來辦事處的銷售人員都有七八個,但是現在只有一兩個人了。
他們的辦公室從原來的幾百平方米縮小到了一百平方米,這個客戶還是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他們的上班時間相對短,五點前就可以下班了。平時也不算太忙,他們的財務報表有專門的財務公司做,這個客戶只是負責對接,跑稅務、工商等事務。
每次林麗去拜訪她,她們多在會客室裡,一般林麗都會選擇在下午三點後去拜訪她,那個時間段客戶沒有那麼忙,她們可以坐下來一起喝茶聊天,多溝通,保持較好的聯絡。
林麗之前一直想著透過這個客戶的好人緣開發更多的轉介紹客戶。但是這個客戶並沒有給她介紹什麼客戶。這個客戶的丈夫在一家央企做高管,他們的公司福利很好,每年公司會給到兩萬的支援,讓他們高管在公司指定的保險經紀平臺上自己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投保。
她說之前想要讓老公那些保單投保在林麗這裡,但是她瞭解到那些產品屬於保險經紀公司的產品,不能掛到林麗這邊。
林麗說沒關係,她也知道公司的不同銷售渠道代理的產品不一樣。這個客戶就和她投保了一份終身的重疾險,之後就沒有在她這裡投保其他的保單了。直到前年她主動提出給客戶做保單檢視,才發現客戶有多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有多名業務員服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