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樊音樓內乾坤(第1/1 頁)
拍房門:“小姐怎麼能不吃飯呢,要麼吃些點心?藕粉桂花糕和什錦盒子您也不吃?您平日裡最愛吃這些的,一來這裡不吃飯,將軍要擔心的……小姐……”
屋內傳來模糊的一聲:“你不告訴他不就成了?”
“不是……這也是您自己的——”
蕭徽聽著這話嘆了口氣,“那我就墊幾口吧,再叫人熱碗梨湯來。”
蓮燕忙應下,匆匆地去了,看起來還挺高興。
事到如今,有個一直跟在身邊的丫鬟始終想著自己也挺好的,蕭徽斜靠在椅塌上,想著這外面的雨聲怎麼還沒停?
淅淅瀝瀝,怕是要空階滴到明瞭。
暮色沉沉,寧陵城內最有名的茶樓此時仍人聲鼎沸。樊音樓內賣糕點茶水,兼有佳餚美酒,更是彙集了坤靈陸中四帶特產的涼果酥醪,食物分四季早晚各有獨特定食,是談話交心、歇腳賞景的不二之選,因此從早到晚幾乎都是滿客。
夜深露重,一輛馬車疾馳而過,穩穩停在街口,正是樊音樓前。馬車上連掛著素色的帷幔,鄭南仙一手將它們掀開,略微提著自己淡絳的裙襬緩緩下了馬車,整個人如同初春枝頭上的桃花一般俏麗,又透著幾股不可接近的疏離和優雅。
薄薄的一層月牙白麵紗遮住了她大半張臉,但僅從露出來的一雙秋水漣漣般的眼眸也可以窺得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美麗,更叫人對她完整的容貌心生遐想;只是眉梢眼角又時不時流淌出一種遺世而獨立的清明和高貴,讓人聯想到的與其說是在潺潺溪水中飄搖無依的幼嫩花瓣,不如說更像在遙遙秋水中清寒著浮沉的豔麗牡丹。
她進了茶樓,跑堂的小二雖見她氣質不凡,但也只能禮貌告知現在沒有空餘的席位了,“小姐您可以在茶樓外沿等待片刻,那裡也準備了蜜餞糖果,如有空位小的再知會您。”
“不用了,給我來一壺醉春山,帶走。”鄭南仙說著從腰間繫有的藕荷錢袋中倒出二兩碎銀,“別用青花瓷壺,我要天青釉的那一個,上面畫有牡丹的那個。”
小二聽到這話,原本接錢的手一抖,看著鄭南仙的臉,眼睛瞪大了些。
“還不快去?”鄭南仙催了一句,神態間卻不似真的為這一壺酒焦急。
對面的小二這才回過神來連連稱是:“醉青山是北境特有的酒,要冷著喝才好,偏小的沒有冷庫的鑰匙,這就請人替小姐拿來。”
說著便匆匆跑過,另去叫人了。
茶樓統領鄭施頤到鄭南仙身邊的時候,茶樓李已經有幾名茶客注意到了鄭南仙,無非在意的就是她格外引人注目的氣質,即使戴有面紗掩蓋也抹煞不掉那份獨特。在猶豫著要不要嘗試和她搭話的期間,鄭施頤便邀她上樓,稱城郊瓷窯進了新的酒壺酒盅,“皆為小姐要的天青色,只是顏色之間稍有深淺不同,天水碧或竹綠,小的拿不定主意,還請小姐親自來挑選一番。”
鄭南仙忙不迭要逃離這引人注目的現狀,看到鄭施頤的一瞬間心也安定了下來,跟著他緩緩下到地窖,右拐走進尋常人不得進入的偏窖,此處放著的多為名貴的需要溼氣保養的茶葉和原料,窖內四周懸掛了幾十副畫,將整個牆壁填得很滿。
鄭南仙走到其中一副盛世牡丹開的畫前,駕輕就熟地將下端畫軸抽出來,內藏有一塊正方形的物件,極小,近乎透明,由北境晶石所作,其特點在於能夠感知人特定的體溫,從而蛻變為固有的某種形狀,產量更是極為稀有,一小塊半個拳頭大的就可換夜明珠三鬥。
晶石在鄭南仙手中漸漸“柔軟”,她感受著它的形狀,覺得差不多了,再用左手去摸齊腰高的貨架上第三欄的某個地方。為保險起見,那裡只是略有空缺,必須用指甲細細巡過才行。終於找到,她將石頭放進去,然後只聽到咔嗒一聲響,面前的四副畫像連帶著背後的木板齊齊翻動過去,形成一條可供二人透過的窄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