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第2/2 頁)
經到了,宋鳳桐娘拉著於淮南的手囑咐道:“去東北,哥倆要時刻互相照顧。如果在東北做不了活兒,哥倆一定一同返回家。”邊說邊流淚。
宋鳳桐放下行李,雙膝跪地,於淮南也跪下來了,他們向兩位老人磕頭告別。
這時天已經放亮了,他們迎著曙光大步的奔向車站,踏上去北東北的列車……
宋鳳桐、於淮南經歷了七天七夜的火車和汽車轉運,來到了他們嚮往掙錢的東北煤城,找到了五舅的內弟老孟,宋鳳桐拿出了五舅的親筆信。
老孟看過信很激動,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他握著宋鳳桐、於淮南的手說:“孩子,什麼都不用說了,你們只要肯吃苦。我能幫助你們的事我都會管,現在我幹活的礦用人。”
老孟給他們倆安排了住處,吃飯吃集體食堂,幹活和老孟一個班,他倆稱老孟為孟舅。
時間過得很快,他們來礦已經一年多了。這一天,一個老鄉告訴宋鳳桐說,國家要在煤城建設大煤礦,要修鐵路,正在招工,幹好了可以轉為國家正式工人。宋鳳桐、於淮南去找孟舅商量後,三個人去鐵路建設指揮部報了名,宋鳳桐、於淮南成為煤城通往四面八方的鐵路建設者。他們那時挖土方、填路基,人們只有兩樣工具,那就是鐵鍬和土籃子,沒有任何的機械。宋鳳桐挑土揀最大的土籃要裝滿土,再用鐵鍬拍一拍才挑走,說挑輕擔子不過癮,一些身體單薄的人試試宋鳳桐的擔子,他們硬是挑不起來,只好說“服”了。那一年五一勞動節,宋鳳桐被評上了工地勞動模範,還當上了12個人的班長。宋鳳桐寫信把這一切告訴了爹孃和大舅,宋鳳桐源源不斷的往家裡寄錢,家裡的日子好轉起來,爹孃每天都高高興興的。
宋鳳桐力氣比常人大,飯量也比常人大,雖然是集體伙食,但也是定量的,宋鳳桐每頓要吃上一斤以上的飯量,他吃不飽時工友們會分給他飯菜,食堂師傅打飯時也會多打給他飯菜。點點滴滴的情義,讓宋鳳桐這個離家的漢子忘記了思鄉的憂傷。
這一天,是宋鳳桐小班的休息日,他約於淮南去市場買些生活用品,走到了豬肉攤床邊看到豬頭問:“多少錢一斤?”
賣豬頭的小販告訴他“十塊錢一個豬頭!”
宋鳳桐指著一個豬頭說:“稱一下多少斤?”
賣豬頭小販稱完說:“十八斤!”
於淮南見宋鳳桐對豬頭感興趣說:“哥,你想吃,咱們就買,到老王大爺家烀豬頭肉!”
宋鳳桐說,買三個豬頭,叫班裡的工友一起飽飽口福,解解饞。
賣肉的小販高興,又給搭了些豬腸、碎肥肉,兩個人高高興興的提著豬頭到宿舍旁邊兒民房的王大爺家中。
王大爺,王大娘老兩口無兒無女,工地的人常到他家求王大娘縫縫補補,大爺、大娘很善良,對他們很親。他們也常幫大爺種園子,幹些力氣活,常來常往,都不見外。王大爺正在院子裡幹零活兒,看到他倆提著三個豬頭進院兒,迎上去問:“這是要改善伙食?”
宋鳳桐回答說:“是的,小班的人都來吃!”大爺,我們呼豬頭吃吧。
大爺拿著木拌子生火,宋鳳桐去挑水,於淮南和大爺大娘開始烤豬頭、洗腸子,忙得不亦樂乎。
大鍋烀了兩個豬頭,小鍋烀了一個豬頭。一會兒,豬頭肉的香味兒飄出來了。於淮南去宿舍叫了一個班兒的工友,順路買了三斤散裝的白酒,豬頭肉烀的又香又爛,配上了大爺小菜園裡的蘸醬菜,一頓豐盛的豬頭宴開始了。
於淮南說:“哥,那個桌是一個整的豬頭肉,我們大家打賭,看你一個人能不能吃完!工友們說這次讓你吃個夠。我們那還留兩個豬頭呢,還有腸和肥肉,夠吃了。”
宋鳳桐憨憨地笑了,豬頭肉大餐快樂的結束了,宋鳳桐一個人吃了十八斤豬頭的戰績,成了為吃豬頭肉的冠軍,這充分體現了能者多勞,能吃更為多勞的美談,這美談在工地上流傳了很多天,沖淡了他們的疲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