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集思廣益(第1/2 頁)
這年頭農民生活不易,趕上豐年一家老小省吃儉用還能有點餘錢,趕上災年不借錢過日子的人家就算家底殷實。
村長做了二十來年村長,老早就看出來了,要想富,種地絕不是出路。所以去年他才力排眾議以村集體的名義在村裡建起來一家豆腐廠,目的就是想為全村人謀個長遠的福祉。
奈何做豆腐的門檻太低,村長又不是會做生意的人,所以豆腐廠雖然建起來了,但大多數做的還是本村人的生意,又是成本價,根本不賺錢。
豆腐製品倒是能賺些錢,剛建廠的時候豆皮、千張、豆乾、腐竹甚至豆腐渣的銷量都還算不錯,可惜村裡沒有銷售人才,大部分人的眼界還停留在趕集和早市上面。冬天一到犯懶的人一多,豆製品的銷量便開始迅速下滑。緊接著開春了,人人都忙著下地種田,豆腐廠可不就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麼。
賀蘭手裡這個辣片就不一樣了,這東西既是孩子們的零食又是大人的下酒菜,目標人群眾多,市場行情絕對差不了,村長跟他孫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村長打定主意後坦然相告,他想花錢買賀蘭手裡的調料配方。
賀蘭淡定得很,先讚美了一通村長的德高望重,以及他一心為民的精神,然後話音一轉,鄭重拒絕了村長的要求。
“調料配方我是肯定不會賣的。”眼見著村長的神色有些萎靡,賀蘭又接著說道:“不過看在您的面子上,我可以跟您合作。”
村長剛剛低落下去的精神立刻就是一震,忙問:“怎麼個合作法?”
“我出調料,您出豆皮,我再教您怎麼賣,賺了錢咱們平分。”
村長神色猶豫,“豆腐廠是村裡的,我一個人恐怕做不了主。”
“沒關係,我是看在您的面子上才這麼一說,別人問我還不搭理呢。您要是覺得行就回去跟村委會說一聲,不行也沒啥。”賀蘭說著將盤子裡剩下的豆皮裝進塑膠袋遞給村長,笑盈盈說道:“您帶回去給家裡人也嚐嚐。”
先不說賀蘭跟蔣梅正式開始賣辣片後銷售情況是如何火爆的,單說村長,他是打從心眼裡認為辣片是門好生意,於是回到村委會他便關起門來跟村支書、會計、婦女主任等幾個主要幹部開了個碰頭會。
說是碰頭會,其實情況更像是家宴,一個村裡住著,大半人都姓陳,往上數五代都是一個祖宗,大家關起門來吃辣片可不就是家宴麼。
吃完喝完,村長也把賀蘭的要求講了個明白。別人還在沉默,村支書率先開口說道:“不就是涼拌豆皮兒麼,要啥秘方?誰家屋裡的還不能鼓搗鼓搗,我看沒必要整啥合作,一個黃毛丫頭口氣倒大,還想要一半利潤。”
會計是村支書的遠房兄弟,笑著附和道:“我看也是,以前是咱們沒往下酒菜和零食這方面想,現在知道了,咱們自己配個調料不就行了,我看也沒啥難度。”
其他人即使不表態,看神情村長也大概知曉了他們的態度,於是輕笑一聲,慢悠悠將菸袋卷在旱菸杆兒上,說道:“行,那就聽你的集思廣益,村裡凡是覺得能配出好調料的都伸一把手,咱們爭取早點投產。”
領導班子太年輕有弊端是難免的,總免不了撞一撞南牆才知道回頭,村長決定不再勸說。
另一邊賀蘭不急不躁,繼續按部就班地擺她的小攤。
辣片僅用一天時間就在東郊小學打響了知名度,火爆程度幾乎可以用瘋搶來形容。賀蘭原本打算每天做五十斤應該夠賣,沒想到還是低估了這個時代小學生們的消費能力,五十斤只是勉強夠中午和晚上放學時間段賣,其他時間來買的人但凡稍微多一點,放學的學生們就買不到了。
這還是在賀蘭習慣提前一小時出攤的情況下,商店老闆告訴她,她不出攤的時候總有人去商店裡打聽她的去向。
並且商店老闆還開玩笑似的提議,不如就將辣片放在他的店裡寄賣。
他好意思張口賀蘭就好意思拒絕,一句做得慢來不及供貨就把老闆打發了。寄賣,什麼叫寄賣?意思是讓賀蘭把辣片放在他店裡賣,先貨後款,還不是白幫忙,暗示讓賀蘭分他點辛苦費就行。
明顯是佔便宜沒夠,賀蘭哪裡會跟他合作。租他門口這塊位置是不得已而為之,有其他選擇她肯定立馬就跑,才不跟這種滿心滿眼全是算計的人打交道。
她評論商店老闆:“心裡沒數,拿別人當傻子。”
轉回頭心裡有數的人就出現了。
中午放學時間段,消失好幾天的秦家明忽然不聲不響地出現,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