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話 小來有點怪(第1/2 頁)
緩緩的開啟,兩扇門不發出一點聲響,按照常理,那種刺耳的聲音沒有聽到。石門應該是掛在鐵筍上,如果沒有聲音,那掛載石門的鐵筍一定做過處理,最簡單的是塗油。叫鐵筍並不確切,按照我的理解那種東西應該叫掛柱才對,我想東家應該知道。當然隋唐到現在的時間,鐵質的東西應該早就廢了,那掛筍應該是石門一體,合頁設計。
心裡又有一陣狐疑,先前的水道石洞粗陋不堪,這裡確有精巧的設計。
伴隨緩緩開啟的石門,眼前有了一些彩色的反光。裡面大約兩百平米的石室這個時候也被礦燈的反光照的五顏六色的,灰暗的世界立刻變得五彩斑斕。海南人立刻關注左邊的石桌上的一些瓷器,可能是上次在長春老董給我的印象吧!我對瓷器沒啥興趣了,右邊的幾把唐刀吸引了我的眼球。這種刀通體筆直,外面的皮質表面已經脫落了,只剩下金屬的刀鞘,拔出拿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刀身上還能看出當初打造時的寒光,難怪唐代的兵器製造工藝傳到日本成為他們武士刀的精髓,中國那時候無論哪個領域都是無可比擬的。
這叫素刀,不同於橫刀。唐朝不禁武,素刀多為民間使用,至於橫刀,長厚重,配合明光鎧,那是軍隊的裝備。還有陌刀,那是神兵一級的存在。
很奇怪,金屬類的東西儲存這麼久,真相看個什麼東西試試。
小來自己出去了,不知道他這個時候出去幹什麼。身邊幾個人忙活,咔咔的快門的聲音和閃光燈照的我一陣眼花,我終於明白小來出去幹什麼了,鎂光燈這時候很難讓人適應。
不對啊,幾個海南人一直看著的瓷器好像聽說過。我說怎麼南方的經濟發展那麼快,原來人的思想就不一樣,幾個海南人看的瓷器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三彩。我怎麼就沒想到呢,還看什麼刀,自己就是一個剛進城的土包子。
“所有東西先別動,看看壁畫”東家看著壁畫對我們說。
東家仰著頭在一幅壁畫前駐足觀看了很久,然後自言自語的說“怎麼會是這樣的感覺?”。
身邊除了季秋和艾小華就算我是東家的近人了,不過東家對我還不熟悉,我也不能套近乎。我問東家:“東家,這壁畫有什麼感覺啊?”。
“你們看”東家緩緩的說道:“這些畫上的事物應該是歌頌大唐國力昌盛,人們生活安樂的樣子,這一副”。東家說著用手指著其中一幅:“這一副上面兩個人應該是大唐的人,他們面前的兩個人是西域人,這兩個唐人的手裡拿的應該叫‘通關牒文’,是官府開具的商隊或個人出關用的憑證,這兩個人刻畫的強壯威武,有那種國富民強的氣勢”。
我們也看著牆上的壁畫。的確,畫上的兩個人看起來用現代的話說是有些欠揍,如果在沒人的時候有外國人在我面前耀武揚威他捱揍是跑不了的,你在人家的地盤,擺出那麼高傲的氣勢幹什麼,就不能低調點。
色彩斑斕,在石刻壁畫上,所用的上色染料就不是一般的材料。失性揮發必不可免,能夠這麼久存在完好,染料,一定是石材提取物。
“再看這一副”東家指著另一幅壁畫說道:“這一副就有些看頭了,是皇帝在大殿上端坐,下面一排排的官員,還有幾個是外國人,都在慶賀著什麼重要的事,本應該很高興的場面讓人看了有點那種感覺”。
“什麼感覺?”海南人問的話我差點沒笑出來。
“就是有點很悲觀的感覺”東家淡淡的說。
“這種壁畫好像叫影畫,我以前見過一些”小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了,說話的聲音不大,無聲無息的出現我背後,還是把我嚇了一跳。
外國人不新鮮,唐代的京師長安,生活著很多外國人。壁畫上有一個黑人模樣的人也不見怪,‘崑崙奴’是漢人對他們最早的稱呼。壁畫上的羊,也是反應當時人們的喜好,我聽說過,隋唐宋,人們對羊肉的喜愛至極。有關唐宋的很多書籍資料,儲存最完整的是日本,至於中土的民間書籍,對盛唐時期的外國人所及不多,最多的是宮闈之中那些所謂的‘秘聞’。
‘想想都是悲哀’。
東家的傷感油然而生。
“這個我知道,以前有過幾個研究的實物”艾小華剛要說什麼。
東家就立刻打斷她。這樣做壁畫能把當初畫畫的人想表達的意境完全的表現出來,影畫的藝術形式就是這樣,燈影及處,意境悠遠就是這個意思。把畫畫在紙或布匹上,用燈照著刻到石板上,最後上色立體感很強。不過,怪就怪在為什麼做畫人為什麼還要歌頌大唐的興盛還帶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