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見如故(第1/2 頁)
唐惜惜滿臉狐疑地緊跟著魏桓離開了瀛山,她心裡再清楚不過,魏桓到瀛山賣字,無非是想吸引代王的關注,然而,在關鍵時刻,魏桓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代王的邀請,她對魏桓前後的表現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兩人來到僻靜之處,唐惜惜滿臉疑惑地問道:“公子方才為何不接受代王的邀請?”
魏桓嘴角輕揚,似笑非笑地答道:“你若主動去巴結他,在他眼中,你的地位便與普通門客無異。你越是對他敬而遠之,他就越發對你充滿好奇,不出多久,代王定會登門造訪。”
三千兩銀票在唐惜惜手中也沒有捂熱多久,中午兩人便在酒樓大快朵頤,又去藥店購置了些許人參和燕窩等補品,所剩無幾的銀兩盡數捐贈給了賭坊。
回到質子府後不久,便有侍衛風風火火前來稟報:“代王殿下來了。”
魏桓與唐惜惜心有靈犀地對視一眼,不禁相視而笑,魏桓放下手中的書籍,大步流星地向大門口迎去。
代王領著一名手提精緻禮盒的書童邁入了院落,見到前來迎接的魏桓,不由得喜笑顏開:“我還以為這晉都又來了哪位賢人的高徒,原來是唐王殿下!”
魏桓趕忙佯裝出惶恐不安的模樣,誠惶誠恐地說道:“落魄之人,怎敢當殿下如此稱呼。”
李嗣恩聽出了魏桓話中的無奈,雲淡風輕地一笑,示意書童將手中的禮盒遞給唐惜惜。
此時,雖春寒料峭,但已至初春,院裡的棗樹已萌發出絲絲綠意,午後的陽光如輕紗般灑落在人身上,使人慵懶無比,不願動彈分毫。魏桓和李嗣恩在院落中的石桌邊安然落座。
李嗣恩讚歎道:“唐王殿下如此年輕,書法便已臻化境,嗣恩實在欽佩至極。”
魏桓謙遜地回應道:“區區薄技,不值一提,讓代王謬讚了!”
唐惜惜為二人斟上茶水。
代王的書童從木筒中取出一卷用精美綢緞包裹的卷軸,書童小心翼翼地揭開外層的綢緞,一幅古舊的卷軸展現在眾人眼前。
代王將卷軸小心翼翼的遞給魏桓,說道:“這幅字畫是前些日子,嗣恩託人從吳國高價拍賣得來,唐王可否幫我鑑別一下真偽?”
魏桓將卷軸徐徐展開,這卷軸竟然是前朝智永的《真書千字文》,魏桓心中篤定,這幅字定然是贗品無疑,因為真跡早在他七歲那年,就被他當作引火之物,付之一炬了。
魏桓仍舊全神貫注地對卷軸審視了一番,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最終找出了其中的若干破綻。然後,他向代王斬釘截鐵地說道:“這卷軸定是贗品無疑。”
“哦!”代王並未流露出過多的驚訝,反而對魏桓投來了更多讚賞的目光。魏桓心頭一震,原來李嗣恩是想用一幅贗品來試探自己的才學。
魏桓朗聲說道:“智永大師雖為書聖的七世孫,卻長期隱居在永興寺,他淡泊名利,宛如世外隱士。其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回向,沉著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他所寫的《真書千字文》筆筆從空中來,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以喻之。”
代王頻頻頷首,魏桓的目光轉向這幅贗品,繼續說道:“此字乍看之下,已頗具智永大師書法的八分神韻,若是模仿智永大師的其他墨寶,或許真能以假亂真。然而,此人卻偏偏選擇了智永大師最為得意的《真書千字文》。要知道,這幅字帖可是大師臨終前的傑作,字裡行間彷彿匯聚了天地間的靈秀之氣,這字中的神韻又豈是可以輕易臨摹的?”
代王的目光已經從欣賞轉為欽佩,他又怎能知曉,魏桓曾經親眼目睹過《真書千字文》的真跡,這些見解皆是楊太師傳授給他的。
兩人一邊品著香茗,一邊暢談古今文章,代王的雙眸之中不時閃爍著異樣的光芒,宛如尋得了知音一般。魏桓的見解和論斷與他不謀而合,都有一種相逢恨晚的感慨。
魏桓和李嗣恩皆出身於帝王之家,魏桓對他的生活感同身受,輕而易舉地就洞悉了他的內心世界。
直至夕陽西沉,代王依然興致勃勃,他身後的書童趕忙提醒道:“殿下,晚上還要入宮赴宴呢。”
代王這才戀戀不捨地結束了談話,意猶未盡地站起身來,魏桓則慌忙起身相送。
代王緊緊握住魏桓的手,感慨道:“嗣恩與唐王今日一見如故,若不是有要事纏身,必定與你徹夜長談。”
魏桓故作激動之態:“魏桓與殿下想法如出一轍。”
代王道:“既如此,明日上午,你務必到代王府來,我尚有諸多書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