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地攤風波(第1/2 頁)
那書生順著魏桓的手指望去,臉上不由露出得意之色,那幅字乃是他的得意之作,當時靈感如泉湧,揮筆一蹴而就,前些時日有人出價五十兩,他都未曾捨得出售。
“這幅字帖的確是一百兩,絕不二價。”
魏桓哈哈大笑了一聲,眼中滿是鄙夷,對這字帖評價道:“這幅字字字珠璣,字裡行間,行雲流水,理應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那書生聽了魏桓的話,臉上憤怒的神色稍稍緩和了一些。然而魏桓話鋒一轉,說道:“只可惜這字筆過於追求飄逸,字裡行間充斥著媚俗之氣,想必這幅字帖是在妓院目睹花魁之姿後,心起淫念所作。”
那書生的臉瞬間變得通紅:“你懂得什麼,休要在此信口胡謅。”
魏桓笑道:“書法有三種境界,初入書道,尋章摘句,孜孜筆意,此乃第一境。揮毫潑墨,心追手摹,意境初現,跨越第二境。筆走龍蛇,心手合一,書法大成,此乃第三境。”
魏桓言及此處,周圍那些精於書法的文人雅士們紛紛頷首稱是,對魏桓的書法造詣深表欽佩。依魏桓之見,這書生至多不過是觸及第二境罷了,也就是心追手摹,初現意境之境。
那書生滿臉不服,嘴硬道:“我雖勉強踏入第二境界,書法也算略有小成,怎及某些人,只會空談,恐怕連筆都難以握持。”
魏桓心中暗喜,知曉眾人已在不知不覺間落入自己設下的陷阱,遂微微一笑:“在下於書法之道,也略通皮毛,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周圍眾人齊聲喝彩,其中固然有人真心想一睹魏桓的書法風采,亦有人純粹是為了起鬨湊熱鬧。畢竟這書生在這一帶乃是書法翹楚,生意最為紅火,同行相妒,如今有人主動上門挑戰,眾人自然是樂見其成。
在兩名好事者的協助下,書桌被迅速搬來,唐惜惜將筆墨紙硯依次擺放妥當,眾人將魏桓團團圍住,只待好戲開場。
在等待唐惜惜研墨的間隙,魏桓掏出一方手帕,輕輕擦拭雙手,這是他自幼養成的習慣。魏桓的書法傳承自殿中御史楊虛,楊虛,字景度,素有“楊瘋子”、“楊少師”之稱,現今已官至大魏的禮部侍郎。
魏桓不僅自幼得名師點撥,更喜好臨摹大魏皇宮所藏的書法珍品。他自六歲起便對著顏真卿的真跡《麻姑仙壇記》潛心臨摹,十歲時開始抄寫王羲之的《蘭亭序》,十幾年來筆耕不輟,臨摹之技藝已臻化境,幾可亂真。
魏桓輕拈狼毫,於宣紙之上筆走龍蛇,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花樣妖嬈柳樣柔,眼波流不斷,滿眶秋。斜倚妝臺嚲翠翹,簪花笑,紅袖若為招。”
魏桓運筆剛柔並濟,氣勢磅礴,字型猶如鐵鉤銀劃,蒼勁有力,雖也是描繪女子的風姿綽約,但字裡行間卻無絲毫諂媚低俗之意。
圍觀者多為行家,眼見魏桓筆鋒如蛟龍出海,一蹴而就,皆不禁嘖嘖稱奇。
那書生凝視著魏桓的字帖,這幅書法作品可謂是顏筋柳骨,力透紙背,顯然並非凡品。正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書生瞬間意識到二人之間的天壤之別。
那書生趕忙說道:“一百兩賣我這幅字,可還算數?”
魏桓嘴角微揚,雲淡風輕地笑道:“你覺得現在還有可能嗎?”那書生面紅耳赤,緊咬雙唇,急切地說道:“我出二百兩,賣給我可好?”
魏桓尚未及開口回絕,人群中傳來一聲清脆的話語:“好字、好詞,如此好字好詞實乃千金不換,一字百兩,三千兩,我要了。”
在晉國,有如此魄力之人本就鳳毛麟角,況且是在這瀛山會館前,魏桓一聽聲音,便猜到了來者何人。
魏桓心中不禁莞爾一笑,然而當他轉過身去,臉上卻假裝流露出一副驚愕的神情,將聽到三千兩的震驚全部表現了出來。
魏桓這是頭一回見到李嗣恩,一眼望去,被眾人簇擁著的李嗣恩身著一襲華美的藍色鏽龍錦袍,彰顯著他的權勢與地位。他身材高挑,玉樹臨風,擁有一張精緻的面孔,與他那高貴的氣質交相輝映。
李嗣恩的目光猶如被磁石吸引一般,緊緊地盯著桌子上的字帖,他一步步向字帖靠近。在他身後,緊跟著兩名身材魁梧的大漢,其中一名滿臉絡腮鬍的壯漢,掏出三千兩銀票遞給魏桓,同時伸手取走了桌子上的字帖。
“這位兄臺氣宇軒昂,風采出眾,不知為何會淪落到街頭賣字為生?”代王對字畫的痴迷已然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看到字帖時,心中歡喜的同時,也萌生出將魏桓招致麾下的念頭。
魏桓將銀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