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五年總結4(第2/3 頁)
其更容易在民間推廣普及,促進紡織行業的發展,帶動更多人參與到紡織生產中,增加就業機會。
而且,這也讓劉平設想的建設紡織工廠,有了裝置上的基礎。接下來就是解決原材料問題就行。
除了這些之外,工部還搞出來了一個全新的渾天儀。這個渾天儀也不是憑空就搞出來的,也是有前置的技術積累。
這還是多虧了劉平。
在劉平的幫助下,田行製作出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水準儀。
雖然這個水準儀很簡陋,但以目前的精度要求來說,已經完全足夠使用了。製作起來其實也不復雜。
如今的技術儲備也足夠。
靠著水準儀、卡尺的精確資料,田行攢出來了一臺全新的渾天儀。
結構更加精巧複雜,觀測精度大幅提高,為天文學研究提供了更為強大的觀測手段。
這東西如今就放在翰林院裡,根據高誘他們的說法,有了這個東西,他們可以重新修訂曆法,讓曆法更加準確。
劉平不同這個方面,但是也清楚曆法越精準,對農業生產就越有利。
然後蒸汽機方面,雖然田行他們沒有搞出來蒸汽汽車、蒸汽火車這些東西。但是宋瑜這個實用達人,顯然不可能放任這麼個好玩意閒著的。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宋瑜給了田行一個建議,讓他弄一個蒸汽抽水的裝置。最終,蒸汽機的第一次實際應用出來了,給礦山的礦井抽水。有效解決了礦井積水的問題。
除了機械製造方面,還有一個點,那就是煤炭。此時的煤炭大多數都是用來鍊鐵的,但也不是沒有人拿來當柴火用。
但是小時候點過煤球的都知道,這東西容易中毒。
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門窗緊閉,用這玩意在家裡取暖,就等於是慢性自殺。慢慢地也就沒什麼人用了。
但這個東西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容易儲存、耐燒等。田行一直想解決煤氣中毒的問題。
劉平給他的建議是,脫硫。
其實煤炭脫硫主要是硫會腐蝕裝置,並不是煤氣中毒的主因。但是劉平並不知道,他只是知道有煤炭脫硫的技術。
而且這個技術還很好實現。
利用煤炭與其中含硫雜質的密度差異,透過重力分選來去除部分硫。首先,將煤炭破碎成較小顆粒,一般控制在幾毫米到十幾毫米大小。
然後準備一個較大的水槽,將煤炭顆粒放入其中,同時加入適量的水和一些助沉劑,比如黃藥,它能增強含硫雜質的親水性,使其更容易下沉。接著,充分攪拌水槽中的混合物,讓煤炭顆粒和雜質在水中充分分散。
由於含硫雜質密度相對較大,在攪拌停止後,會逐漸沉澱到水槽底部,而煤炭則會相對懸浮在水中上層。最後,透過過濾或虹吸等方式,將上層相對脫硫的煤炭收集起來,晾乾後即可使用。這種方法裝置簡單,成本較低,而且也沒什麼技術可言。
這樣的脫硫肯定是不充分的,但也比直接用強。
真正減少煤炭中毒的是劉平另外一個小建議,那就是製作蜂窩煤。這玩意也簡單,製作模具就行,可以用水力、風力、蒸汽動力來製作。
今年冬天,這個蜂窩煤在涼州和長安賣的非常好,是商業運營司新的現金獨角獸。
最關鍵的是,因為蜂窩煤,今年冬天凍死的百姓少了五成,雖然避免不了有人煤氣中毒嘎了,但整體比之前好太多了。
在蜂窩煤之後,工部又革新了造紙術和製陶技術。
這兩個部分,劉平連著煤炭脫硫技術一起,都給劃歸到了化學技術上面。宋瑜等人雖然不太明白,但也沒有多問。
改良後的陶瓷窯爐採用了更科學合理的通風和控溫系統,使窯內溫度分佈均勻,從而能夠燒製出質地細膩、色澤鮮豔的高品質陶瓷製品。
同時,透過研發新的陶瓷釉料配方,成功生產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如用於冶煉行業的耐高溫陶瓷,以及用於建築和日常生活的防水陶瓷,拓展了陶瓷的應用領域。
造紙工藝這方面,透過最佳化造紙流程,增加打漿環節,使紙張纖維更加均勻細膩,極大地提升了紙張的強度和書寫效能。此外,開發出麻類纖維與樹皮纖維混合使用的新原料配方,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進一步改善了紙張質量,滿足了書籍印刷、官府公文書寫等多領域的更高需求。
目前整個劉備勢力已經完全紙質化辦公了。
不光如此,商業運營司的紙張業務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