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五年總結4(第1/3 頁)
工部。
宋瑜出來做總結。
他的總結,更像是劉備勢力目前的科技發展匯總。
首先是農業方面,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個,工部改良了曲轅犁。”宋瑜說著舉出一張圖紙:“諸位可以看一下,有些同僚可能已經見過了。這種新式曲轅犁已經在三年前投入使用,相較於第一版,這一版的曲轅犁更省力,效率提升了一成左右。”
“然後就是耬車,工部也進行了改進。增加了播種的行數和均勻度,提高播種效率和質量。”
劉平對這個還是很滿意的。看似每一樣都只是提高了一點點生產力,提高了一點點生產效率,提高了一點點產量。
但,正是這一點點的提高,積少成多,才讓如今普遍畝產兩石多的情況下,讓劉備勢力內,畝產可以平均達到三石半。
除了這兩個之外,工部那邊還有旱車和筒車,都是用來灌溉的好東西。這些也都是經過進一步改進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尤其是在益州南部、烏戈郡、安南郡這些地方,應用的很是廣泛。
最關鍵的是,這種調節水資源的工具,讓很多原本不具備成為農田的地方,也能成為耕地。
“工業技術這方面。”宋瑜繼續說道:“首先是冶鐵技術的革新。在丞相的幫助下,工部設計了全新的鍊鐵高爐。”
其實就是在劉平的建議下增加了高爐的高度和容積。
“工部在這個技術上,又改進了爐襯材料,讓其能夠承受更高的溫度。這讓吾等鐵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巨大提升。”
......
宋瑜的彙報一直持續了三天,各種層出不窮的技術看得人眼花繚亂。有些很有實用性的,已經投入使用了。有些則非常有想象力,但是沒什麼卵用,一看就知道是田行的手筆。
但是田行這人的想法雖然弔詭,但是確很重要,很多科研工作都是這樣的,很可能研究成果要在很多年之後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比方說,打火機比火柴更早被髮明出來,但很明顯打火機一開始並不適合大規模投入使用。
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工部拿出來的東西,讓劉平都覺得很是驚訝。他雖然實在的感受到了如今劉備集團技術的發展,但沒想到會發展的這麼全面。幾乎涵蓋了農業、工業、材料、化工等多個方面,而且每個方面都取得了讓人震驚的成就。
除了上述提到的,最讓劉平關注的有幾個方面。
首先是機械製造方面。
劉平之前讓田行他們研究如何利用那個蒸汽機原型機搞一些蒸汽動力的裝置出來。他們應該還有技術沒有攻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搞出了新花樣。
準確的說就是,劉平建議他們用蒸汽動力,田行則覺得就是換個動力源的問題。一個持久、穩定、晝夜不停地動力源。
那麼除了蒸汽機,其他的也行啊。
比方說水力、風力。
所以,田行在自己那個原始的、無聊的手搖電風扇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發明創造。
最終搞出了水力大型磨面機、風力大型磨面機。
利用水輪、風車驅動的大型磨面機,能夠同時帶動多個磨盤高效運轉,極大地提高了糧食加工效率,為糧食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田行發散思維,又搞出來了水力驅動的紡織機。這個是剛弄出來的還沒投入使用。但是這個技術的前置技術已經投入使用了,那就是腳踏式紡織機。
腳踏實地紡織機的好處太多了。
傳統手搖紡織機需要一手搖動手柄,一手輔助操作紗線,手腳難以協調配合,生產效率較低。而腳踏式紡織機透過腳踏板驅動機械運轉,解放了雙手,使其能夠專注於控制紗線、調整織物的編織,操作更為流暢,大大提高了紡織效率,產量可以提升數倍。
手搖紡織機持續搖動需要耗費大量體力,長時間工作容易使人疲勞。腳踏式紡織機利用腿部力量驅動,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為強壯,且在踩踏過程中可藉助身體重量,操作起來更省力,能讓紡織工人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降低勞動強度。
腳踏式紡織機能夠使紡織過程更加穩定、均勻,減少紗線的粗細不勻和織物的瑕疵,從而織出的布料紋理更加規整、緊密,質量更高,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也能滿足更高階的消費需求。
腳踏式紡織機的操作原理相對簡單,新手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和練習,就能熟練掌握,這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