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 第165章 他終於看清了那女子的容貌

第165章 他終於看清了那女子的容貌(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紅樓:王爺又雙叒叕娶妻了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三國:人屠現世,請諸位赴死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大明:治好病後,老朱求我去現代漢吏紅樓:最強錦衣衛,我只手遮天!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極品五世子斬神:靠BKing行為覺醒禁墟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聊天群:我迪迦當邪神怎麼了?蝶夢飛花崩三:凹分凹的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襲之路別人在開機甲,你變身奧特曼斬神:我在斬神世界蒼蜣登階!如何幫助女主在異世界建立勢力?三國,我曹賊,愛江山更愛美人!重生美好

孫元昌見李國助觸景生情,出口成詩,驚了個大張嘴,

剛想開口說點什麼,空靈悠揚的琴聲卻又傳了過來,到嘴邊的話不覺就無聲地化掉了。

初看那女子時,李國助還駐足觀望了片刻,琴聲一響,他又緩步朝前走去。

孫元昌和其他人也都緩步跟上。

腳下的木棧道在山坳裡向前筆直延伸,一直到那女子撫琴的涼亭近前。

李國助緩步徐行了二三十秒,又辨認出了那女子正在彈奏的曲目,

《水仙操》

此曲最早可追溯至伯牙學琴的故事。

伯牙隨成連先生學琴三年,雖技藝嫻熟,但未能領悟琴曲中神妙的情感。

成連先生為幫助他,帶其前往東海蓬萊山,稱要拜訪能“移情”的老師方子春。

到達後,成連讓伯牙獨自在山上練琴,自己搖船離開。

伯牙苦等數日,面對洶湧海水、寂靜山林和飛鳥悲鳴,

心境發生變化,領悟到老師的用意,從而創作了《水仙操》。

由此可見,撫琴女子在選擇曲目上,依然精準地把握著演奏的半島環境。

《水仙操》故事初見於漢代的《琴操》,北宋的《琴曲譜錄》中有此曲目,

曲譜初見於《五知齋琴譜》,在《自遠堂琴譜》等十多種譜集中也有收錄。

《水仙操》又名《秋塞吟》《搔首問天》《屈子天問》。

《秋塞吟》最早出現於《五知齋琴譜》等譜集,相傳與昭君出塞有關。

《搔首問天》最早出現於《春草堂琴譜》等譜集,

最初題作《屈子天問》,與屈原的憂國憂民之情相聯絡。

雖然有觀點認為現存的《水仙操》可能是表現昭君出塞或屈原相關故事,

但從多數琴譜解題及傳統說法來看,《水仙操》主要與伯牙學琴故事相關。

樂曲首段為散起,第二段之後節奏步步加緊,到第六段形成高潮,以後又逐段收束。

首、尾各有一段泛音曲調互相呼應,開頭的泛音曲調幽靜而纖麗。

入調後運用委婉悽惻的按音滑奏,描繪出孤寂心境,各段主調近似。

第七段之後,著重發展欸乃曲調,形容乘船歸去的景象。

琴音整體營造出空曠、遼遠的氛圍,借水仙意象及相關情境表達深遠意境與情感。

若與伯牙學琴故事相關,會透過琴音展現大海的波瀾壯闊,

山林的寂靜,及飛鳥的悲鳴等自然元素,傳達出伯牙在蓬萊山的心境變化與感悟。

若與昭君出塞相關,則曲調憂愁悲怨,纏綿幽咽,傳達出昭君出塞時的哀怨與悲憤。

若與屈原相關,則極盡憂抑悲憤之情。

然而這女子的琴音竟彷彿將這三種情愫同時表達了出來,

使李國助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戚繼光將軍的《韜鈐深處》。

那是一首表達憂國憂民之情,及早日平定倭患的殷切期望的詩。

其中既展現了將軍為國為民的俠義心腸,又展現了他如大海一般寬廣的胸懷和壯志。

《水仙操》是一首大麴,李國助前世看過管平湖演奏的影片,時長達到罕見的9分35秒。

當琴音止息之時,即使是緩步徐行,李國助等人也已沿棧道走到了山坳中間。

直到這時,李國助才察覺到那女子並非孤身一人,

亭中還有幾個少女在靜坐聽琴,其中一個雖隔得還遠,他也能認出來,就是趙貞雅。

亭外樹蔭之下,還有大約二十多個人圍亭而坐,其中大半是少女,小半是兒童。

演奏雖已結束了一會兒,所有人卻像是還陶醉在繞樑餘音之中不能自拔。

哪怕是好動的孩子,都安靜的像是石化了一般。

繼續緩步徐行,眼看離山腳不遠,棧道爬坡而上之時,琴聲再次響起。

走到山腳下時,李國助又分辨出了新奏琴曲的名目,

《漁歌》

此曲又名《山水綠》《欸乃歌》,一般認為是南宋末年著名琴師毛敏仲所作,

被收錄於《杏莊太音補遺》《西麓堂琴統》等四十餘部琴譜中,

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名作《漁翁》:

漁翁夜伴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目錄
快穿之反派boss請上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