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文辯激爭,革新之路戰群儒(第1/3 頁)
午時的陽光透過皇家學府的雕花窗欞,刺眼的光線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晃得人有些睜不開眼。
那光影像是歲月的痕跡,錯亂地交織著。
學府中心,一個巨大的辯論臺早已搭建完畢,周圍人頭攢動,人們的嘈雜聲嗡嗡作響。
氣氛凝重得彷彿空氣都凝固了,那凝重像是一層厚重的溼布,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身上。
李豪踏入學府,一股濃重的墨香夾雜著隱隱的敵意撲面而來,那墨香濃郁得有些刺鼻,敵意彷彿是實質的冷風,刺得他的臉有些生疼。
他環視四周,只見韓愈為首的一眾傳統文人,個個神情嚴肅,如同臨陣計程車兵。
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光芒像是冰冷的刀鋒。
手中緊緊攥著竹簡,他似乎都能聽到竹簡被攥得發出的輕微咯吱聲,彷彿那上面記載的古制便是他們手中最鋒利的武器。
他們的長袍在微風中輕輕擺動,像一面面迎風招展的旗幟,發出輕微的沙沙聲,無聲地宣示著他們扞衛傳統文化的決心。
李豪緩步走上辯論臺,陽光在他身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輝,暖烘烘的陽光像是一層榮耀的披風,更襯托出他沉穩的氣質。
他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彷彿一座無形的大山壓迫著他,那壓力讓他覺得呼吸都有些困難,但他眼神依然堅定,嘴角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陛下,您提倡的革新,實乃動搖國之根本,亂我華夏之綱常!”韓愈率先發難,他洪亮的聲音在學府中迴盪,如同驚雷炸響,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他手中的竹簡被他高高舉起,像是要將那份沉重的傳統砸向李豪。
“孔孟之道,聖賢之言,豈是爾等可以隨意更改的?”他每說一句話,都如同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上,那聲音撞擊著耳膜,引來一片附和之聲。
周圍的文人紛紛點頭,贊同韓愈的觀點,他們看向皇帝的眼神充滿了質疑和不贊同,彷彿他是一個褻瀆神明的異端,那眼神像冰錐一樣刺向皇帝。
李豪靜靜地聽著,感受著那股幾乎要將他淹沒的壓力,那壓力像是洶湧的潮水要把他吞噬,但他臉上卻沒有絲毫慌亂。
他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
“且慢!”一個尖銳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
一個身著洗得發白的儒衫的地方學究,從人群中擠了出來,他瘦削的臉上滿是義憤填膺,指著皇帝的鼻子尖聲質問道:“陛下,您說要革新,可知我華夏文明傳承千年,豈容兒戲!這‘新學’究竟是什麼?難道比孔孟之道還要高明嗎?您可知‘禮義廉恥’為何物?”他顫抖的手指著周圍的學子,“若是人人皆棄聖賢書,改學那不知所謂的‘新學’,我華夏文明豈不毀於一旦?”他的聲音像是一把尖銳的錐子,扎得人心裡發慌。
學究的話語如同火上澆油,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
其他地方學究也紛紛附和,他們如同潮水般湧向辯論臺,將李豪圍在中心,你一言我一語地質問著,如同群蜂嗡嗡作響,那吵鬧聲像是要把人的腦袋炸開,讓人心煩意亂。
空氣中瀰漫著濃烈的火藥味,那味道刺鼻又嗆人,彷彿隨時都可能爆發一場激烈的衝突。
李豪面對如潮水般的質問,不慌不忙,他提高了聲音,說道:“諸位先生所言,皆是為我華夏文明傳承著想,豪亦感佩。然,時代變遷,文明亦需革新。我所說的‘新學’,並非要摒棄聖賢之道,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更適應如今的時代。”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新學’重在實用,例如,我教授的算學,能使國家賦稅更加公平,讓百姓安居樂業;我提倡的格物致知,能使我大唐科技更加進步,國力更加強盛。這些,難道不是聖賢教誨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體現嗎?”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如同晨鐘暮鼓,那聲音沉穩而有節奏地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江南四大才子原本站在韓愈一側,此時卻陷入了沉思。
他們互相交換著眼神,似乎在重新思考皇帝的觀點。
其他文人原本群情激奮,此時也逐漸安靜下來,他們開始認真聆聽皇帝的解釋,心中對“新學”的牴觸情緒也漸漸消散。
然而,韓愈等人依舊不為所動,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認為皇帝的革新是在動搖國之根本。
雙方僵持不下,學府裡的氣氛再次凝重起來。
“諸位,”李豪環視眾人,目光深邃,“試想,若是將我華夏文化精髓,結合‘新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