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革新初啟,文途遇礙意難平(第1/3 頁)
“朕意欲革新文化,以全新之貌示於天下!”李豪的聲音在金鑾殿上回蕩,那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似洪鐘大呂般擲地有聲。
他身著那華麗的龍袍,錦緞的質感在光線的映照下泛著微光,目光炯炯地掃視群臣,眼神仿若實質,讓被掃到的大臣們心頭一凜。
話音剛落,殿內一片譁然。
大臣們交頭接耳,那嗡嗡的議論聲如同千百隻蜜蜂在耳邊飛舞,又如炸開了鍋般喧鬧。
鬚髮皆白的韓愈一步踏出,他那乾枯的手緩緩拱手作揖,語氣卻帶著毫不掩飾的反對:“陛下,自古以來,聖賢之言,孔孟之道,乃我華夏文明之基石!萬萬不可輕言更改啊!”他聲如洪鐘,每一個字都帶著厚重的力量,仿若巨石撞擊地面,彷彿在扞衛著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信仰,那聲音在大殿中迴響,震得人耳朵發麻。
韓愈的話語如同導火索,瞬間點燃了朝堂上保守派的熱情。
不少大臣紛紛附和,一時之間,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湧向李豪,那聲音一波接著一波,仿若洶湧的海浪要將他淹沒。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變啊!”
“革新文化,實乃動搖國之根本!”
“萬萬不可啊,陛下!”
李豪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壓力,仿若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壓在他的肩頭,那重量如同泰山壓頂般沉重,龍袍的衣料緊緊貼在他的面板上,帶來一種束縛感。
他深吸一口氣,冰冷的空氣灌入肺部,努力保持著平靜。
他知道,革新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他緩緩環顧四周,眼睛掃過每一位大臣的臉,這些大臣們一個個義憤填膺,漲紅的臉在他眼中彷彿燃燒的火焰,他們的眼神中帶著質疑、不解,甚至帶著一絲敵意,仿若實質的箭朝他射來。
金鑾殿上的氣氛凝重而壓抑,空氣彷彿都凝固了一般,他甚至能聽到自己沉重的呼吸聲在這寂靜的大殿中迴響。
與此同時,在民間,革新的訊息也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開來。
地方上的學究們,在私塾中慷慨激昂地向學生們宣揚著舊學的正統,將新學貶得一文不值。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新學,不過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一位老學究唾沫橫飛,他那乾裂的嘴唇快速張合,手中的戒尺用力敲得桌面啪啪作響,那清脆的響聲在安靜的私塾裡格外刺耳,像是重重地敲在學生們的心頭上。
學生們似懂非懂地聽著,他們從小就被灌輸著舊學的思想,對新學自然充滿了牴觸。
“這新學,真的不好嗎?”一個學生小聲地問著身邊的同伴,聲音輕得如同蚊蚋。
“不知道,先生說不好,那就一定不好。”同伴回答得理所當然,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這樣的場景,在各地不斷上演。
李豪的眉頭越鎖越緊,那兩條眉毛像是兩條擰在一起的麻繩,革新之路的艱難,遠超他的想象。
他揉了揉眉心,手指觸碰到面板時能感覺到微微的疼痛,心中卻更加堅定。
他知道,他必須堅持下去,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百姓的福祉……
“傳江南四大才子!”李豪的聲音打破了御書房的寂靜,那聲音在寂靜的空間裡迴盪,驚起幾隻在房樑上棲息的鳥兒。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齊聚松江書院。
本是風雅之事,此刻卻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
“伯虎兄,你那水墨丹青,不過是玩物喪志,豈能擔起文化革新之重任?”祝枝山搖著摺扇,那摺扇開合之間發出輕微的嘩啦聲,他的語氣尖酸刻薄,話語像是冰冷的針一樣刺向唐伯虎。
“枝山兄此言差矣,我之畫作,意境深遠,豈是你這附庸風雅之輩所能理解?”唐伯虎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高傲,像是一隻驕傲的孔雀在展示自己的羽毛。
文徵明在一旁冷笑:“你二人之作,不過小家子氣,唯有我之書法,方能體現我華夏文化之精髓!”他的笑聲像是冰稜斷裂的聲音,冰冷而刺耳。
徐禎卿則是一臉不屑:“書法?不過是舞文弄墨,豈能與我之詩詞歌賦相提並論?”他的聲音輕飄飄的,卻充滿了對他人的輕視。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吵不休,如同鬥雞一般,誰也不肯相讓,那爭吵聲在書院裡迴盪,吵得周圍的人耳朵嗡嗡作響。
書院內其他文人,有的竊竊私語,那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