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風入閭巷,民間革新啟新程(第1/4 頁)
夜深了,長安城內萬籟俱寂,唯有幾處燈火還在閃爍,昏黃的燈光在黑暗中搖曳,像是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
城西的一間小院裡,說書藝人老王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粗糙的被褥摩挲著他的肌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他手裡緊緊攥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冊子的紙張有些粗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新學的知識。
白日裡,太子殿下派人送來了這些冊子,說是要讓戲班子排演新戲,宣傳新學。
老王雖然識字,但這新學內容艱深晦澀,他看了半天也只理解了皮毛。
他嘆了口氣,翻身坐起,昏黃的燈光刺得他眼睛有些難受,他再次翻開冊子。
書頁上,那些關於天文、地理、數學的知識,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他腦海裡亂竄。
他努力想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自己的說書段子裡,卻發現怎麼也串聯不起來。
以往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如今卻顯得蒼白無力。
老王煩躁地抓了抓頭髮,頭髮油膩而雜亂,他走到院子裡,夜晚清涼的空氣撲面而來,他望著滿天繁星,那些星星閃爍著冰冷的光,他心中充滿了迷茫。
他明白皇帝的用意,是想透過戲曲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新學傳播到民間。
可這新學內容如此複雜,他又該如何向那些目不識丁的百姓們講解呢?
與此同時,城東的一家茶館裡,正上演著一出熱鬧的戲曲。
戲臺上,老生正聲情並茂地講述著岳飛抗金的故事,他那滄桑的聲音在空氣中迴盪。
然而,臺下觀眾卻寥寥無幾,只有幾個老人坐在破舊的桌椅前,津津有味地聽著,不時發出輕微的咳嗽聲。
突然,一個年輕人站起身來,破舊的椅子發出“嘎吱”一聲響,他指著戲臺上的老生,大聲喊道:“整天就知道講這些老掉牙的故事,有什麼意思!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講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他的話引起了周圍一些人的共鳴,紛紛附和道:“就是,就是!現在太子殿下都推行新學了,還講這些有什麼用?”老生被這突如其來的指責弄得不知所措,他尷尬地站在臺上,嘴唇微微顫抖,不知該如何是好。
戲班班主見狀,連忙上前打圓場,他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茶館裡格外清晰,好言相勸,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類似的場景,在長安城的各個角落上演著。
新學雖然在學府中得到了推廣,但在民間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許多人受舊觀念的影響,對新學充滿排斥,甚至將其視為離經叛道。
李豪坐在書房裡,書房裡瀰漫著淡淡的墨香,他聽著手下人彙報著這些情況,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知道,民間革新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耐心和引導。
但他沒想到,阻力竟然如此之大。
他看著手中的奏摺,奏摺的紙面光滑,上面寫滿了各地發生的抵制新學的事件,心中焦急如焚。
“陛下,”一個侍衛匆匆走進書房,沉重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寂靜,稟報道,“城南的戲班子出事了……”
城南的戲臺臨時搭建在一片空地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本該是一片熱鬧景象,此刻卻氣氛凝重。
鑼鼓聲震耳欲聾,卻彷彿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戲臺下,一群人義憤填膺,將戲臺圍得水洩不通。
他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幾個身著長衫,看起來頗有學識的儒生。
他們指著臺上穿著奇裝異服,口中念著古怪臺詞的演員,大聲斥責:“傷風敗俗!離經叛道!這都是些什麼玩意兒!”聲音尖銳刺耳。
李豪帶著侍衛趕到時,正看到這混亂的一幕。
他分開人群,人群的推擠讓他有些難受,他走到戲臺前,拱手向眾人施禮:“各位父老鄉親,今日這戲,是本王特意安排的,為的是向大家傳播新學……”
“新學?什麼新學?我看就是歪理邪說!”一個白鬍子老者吹鬍子瞪眼,打斷了李豪的話,他的鬍子在風中飄動。
“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豈容你們這些小輩隨意更改?”
“老丈,這新學並非要推翻傳統,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李豪耐心地解釋,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另一個儒生打斷:“一派胡言!聖人之言,豈是你能隨意評判的?”一時間,人群中再次爆發出一陣喧嚷,指責聲、謾罵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