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嘉靖風雲下的藥堂新程:破冰之艱(第2/3 頁)
店鋪裝修同樣不盡人意,與鄰鋪相比,簡直是黯然失色。隔壁那些大藥鋪,飛簷斗拱氣派非凡,雕樑畫棟盡顯奢華,店內的藥櫃更是精雕細琢,每一處紋理都彷彿訴說著匠人的精湛技藝,還擺著名貴瓷器裝點門面,透著一股貴氣與專業。而濟世藥堂不過是簡單粉刷了牆面,白牆還有幾處塗抹不均的痕跡,粗製的木櫃擺放得稍顯凌亂,毫無吸引人的亮點,就像一個沒打扮好就倉促上臺的演員。小川子皺著眉,憂心忡忡地說:“秋水哥,咱這鋪子太簡陋咯,咋能招攬客人喲,人家一看,估計就覺得咱不專業。”
再者,城裡的坐堂郎中各有門派,彼此抱團,形成一個個封閉又排外的小圈子。胡秋水深知,若能邀請幾位有名望的郎中前來坐診,藥堂的號召力必然大增。於是,他帶著誠意,一家一家去拜訪那些有名望的郎中。可現實卻殘酷無比,四處碰壁成了常態。那些郎中有的嫌棄藥堂新開,毫無底蘊可言,擔心來這兒坐診會砸了自己多年積攢的招牌;有的顧及同行之間錯綜複雜的交情,不願輕易改換門庭,怕惹來同行側目與排擠。如此一來,藥堂開業之初,問診區冷冷清清,宛如被人遺忘的冷宮,沒有一絲生氣。
然而,胡秋水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猶如闇火在心底熊熊燃燒。他深知若要在這競爭激烈的縣城醫藥江湖闖出一片天,非得亮出真本事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把從村裡帶來的幾株珍稀藥材 —— 年份十足的靈芝、造型奇異的何首烏,擺放在藥堂最顯眼處。那靈芝菌蓋厚實,色澤溫潤,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何首烏根莖扭曲,仿若天然雕琢的藝術品。他還精心製作瞭解說牌,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寫明產地、神奇功效,甚至編撰了發現它們時的有趣故事。過往行人中,總有幾個懂行的,被吸引過來,圍在展示櫃前小聲議論:“喲,這靈芝看著年份不淺吶!”“這何首烏造型可真稀罕。” 這算是藥堂迎來的第一波小熱度,猶如黑暗中透出的一絲曙光,為了讓這絲曙光更亮一些,胡秋水馬不停蹄地謀劃起新對策。他深知,僅靠這幾株藥材還遠遠不夠,得讓百姓切實感受到藥堂的實惠與本事。於是,他吩咐小櫻桃熬煮幾大鍋用常見藥材配成的養生茶,免費分給路人品嚐。小櫻桃伶俐乖巧,立馬應下。她在藥堂後院支起大鍋,將菊花、枸杞、山楂等藥材按比例投入鍋中,不一會兒,濃郁的藥香便飄滿了街道。小櫻桃站在門口,笑意盈盈,熱情招呼著:“各位大爺大媽、叔叔嬸嬸,嚐嚐咱藥堂特製的養生茶,清肝明目、消食解膩嘞!” 這免費的甜頭,引得不少路人駐足,有那勞作累了的腳伕,有逛街逛得口乾舌燥的婦人,紛紛湊過來接過茶碗。喝過的人,不少都誇讚味道不錯,順帶進店瞧上兩眼,藥堂的人氣總算有了些許回升,不再是門可羅雀的慘淡模樣。
但胡秋水明白,這只是杯水車薪,要想真正站穩腳跟,還得從根源上解決藥材採購的難題。他不再侷限於嘈雜混亂的集市,決定帶著二蛋和小川子,不辭辛勞地訪遍縣城周邊深山老林、偏僻採藥村落。他們揹著乾糧,沿著蜿蜒山路前行,腳下的石板路崎嶇不平,稍不留意就會崴腳。山林中,鳥鳴蟲叫,偶爾還有野獸出沒的聲響,透著一股未知的危險。在一個幽靜山坳裡,他們邂逅了一位質樸憨厚的老藥農。老藥農的屋子是幾間破舊的茅草房,周圍晾曬著各類藥材,瀰漫著一股純粹的藥香。老藥農獨居深山,採摘的藥材皆是自然生長、年份十足,品質上乘,只因不善言辭、不懂銷路,只能低價賣給二道販子。胡秋水與他促膝長談,許下長期合作、公平交易的承諾,不僅解決了藥堂優質藥材來源問題,還收穫一位忠實可靠的夥伴。
有了穩定的藥材供應,胡秋水又琢磨起店鋪裝修的事兒。他另闢蹊徑,既然比不了大藥鋪的奢華,那就走親民質樸又不失專業的路線。他請來幾位手藝精巧的木匠,用堅實的實木打造新的藥櫃,雕上簡約的百草紋路,雖不華麗,但透著一股質樸的雅緻;牆壁上掛起一幅幅通俗易懂的藥材圖鑑、養生科普畫,讓百姓進來能一目瞭然。又在門口支起一個簡易小棚子,放置幾條長椅,供過往行人歇腳,順便聊聊養生之道,藥堂漸漸有了溫馨接地氣的氛圍。
招攬郎中這事,既然強攻不行,那就迂迴智取。胡秋水轉換思路,不再死盯著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家,而是把目光投向剛出師、有才華卻缺機會的年輕郎中。他在醫館、學堂附近張貼告示,寫明藥堂廣納賢才,提供豐厚報酬與充足的臨床實踐機會。告示一貼出,立刻吸引了不少年輕郎中的目光。很快,幾位年輕氣盛、懷揣抱負的郎中前來應聘,他們雖經驗稍欠,但勝在勤奮好學、思維新穎,為藥堂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