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嘉靖風雲下的藥堂新程:破冰之艱(第1/3 頁)
嘉靖八年,春寒仍如絲絲冷線,纏綿在空氣之中,不肯輕易褪去。年僅二十歲的胡秋水,已然在這陌生又熟悉的大明朝度過了六個年頭。他深知,村子雖安穩,卻困不住自己那顆渴望闖出一番大事業的心,於是,毅然決然地將悉心經營的村中藥堂託付給胡斐,帶著滿心期許與凌雲壯志,領著二蛋、小川子、小櫻桃等一行人,踏入了縣城的地界。
彼時的大明王朝,嘉靖帝初登大寶不久,朝堂之上暗流湧動,新的政令像投入湖水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民間的商貿格局也隨之悄然生變。縣城裡,大街小巷仿若一張繁密的蛛網,縱橫交錯,各類店鋪商號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行人摩肩接踵,小販叫賣聲、騾馬嘶鳴聲、客人談笑聲,匯聚成一曲熱鬧非凡的市井交響樂。然而,於胡秋水等人而言,這看似熱鬧的場景,實則是一座迷霧重重的迷宮,滿是未知與陌生。初來乍到,人脈、口碑皆如一張未經著墨的白紙,沉甸甸的挑戰已然壓頂而來。
他們新租下的鋪面,坐落在縣城一條看著還算熱鬧的街道旁。這條街道平日裡人流量不小,可週邊皆是經營多年的老字號藥鋪,相比之下,濟世藥堂就顯得極為寒酸。單薄的木質門板,在微風中晃晃悠悠,彷彿下一秒就會不堪重負。嶄新的招牌剛掛上去沒幾日,油漆味還未散盡,孤零零地懸於門楣之上,絲毫引不起路人的注意,更莫說勾起他們進店一探究竟的興致。胡秋水站在鋪子裡頭,望著那一排排空蕩蕩的藥櫃,心中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雜陳。二蛋撓撓頭,滿臉困惑與無奈,嘟囔著:“秋水哥,咱這地兒看著咋這麼冷清嘞,在村裡的時候,好歹還有鄉親們照應著,不愁沒人來。”
人脈的匱乏,無疑是他們亟待翻越的第一座巍峨大山。在鄉下,鄰里鄉親的關係淳樸得如同山間清泉,清澈且緊密。哪家有個頭疼腦熱,訊息瞬間就能傳遍全村,無需刻意吆喝。藥堂靠著這日積月累的鄉情與信任,客源似潺潺溪流,源源不斷。可這縣城,卻是另一番天地。家族勢力在這裡盤根錯節,猶如粗壯的老樹根,深深扎入各行各業。每一處產業,都被或大或小的門閥把控著,外人想要涉足,難如登天。
胡秋水帶著眾人,懷揣著希望去拜訪幾位本地有名望的鄉紳。他們精心備好了薄禮,滿心期待能得到些許指點與支援。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來到鄉紳府邸前,那高門大院透著一股拒人千里的威嚴。門房見是一群生面孔,連通報一聲都懶得理會,直接揮揮手,將他們拒之門外,嘴裡還不陰不陽地嘟囔著:“哪來的毛頭小子,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想往裡闖。” 這冷冰冰的態度,讓眾人心裡涼了半截,但胡秋水知道,放棄絕不是出路。
口碑積累更是難如登天。環顧四周,那些老牌藥鋪動輒傳承數代,歲月為它們鍍上了一層厚厚的金漆。家中的郎中妙手回春的傳奇故事,在百姓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早已根深蒂固,成了百姓們心中看病抓藥的不二之選。相比之下,濟世藥堂這個初來乍到的新面孔,在百姓眼中就像個來歷不明的外鄉人。路人路過時,眼神裡滿是狐疑與戒備,偶爾有幾個膽大些的進店,也是腳步匆匆,走馬觀花地掃一眼,便生怕沾染上什麼晦氣似的匆匆離去。小櫻桃看著那些冷漠又疏離的背影,滿心氣餒,不禁向胡秋水抱怨:“秋水哥,咋才能讓大夥相信咱們呀?感覺咱說破了嘴皮子,人家也不信呢。”
藥材採購,更是棘手得讓人頭疼。以往在村裡,和熟悉的採藥人打交道,那是知根知底,藥材品質優劣,只需一眼便能分辨,價格也公道合理,童叟無欺。可縣城的藥材集市,簡直就是個魚龍混雜的大染缸。各路藥販懷揣著發財夢,為求暴利,使出渾身解數坑蒙拐騙。
胡秋水初次踏入那藥材集市,便險些著了道。集市裡瀰漫著一股濃烈的藥材混合氣味,嘈雜擁擠。一個滿臉狡黠的藥販,瞅見胡秋水這群生面孔,眼睛一亮,立馬熱情地湊上來。他從攤位後拖出一批色澤暗沉、質地綿軟的黃芪,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說:“小哥,這可是正宗隴西的上等貨,藥效那叫一個好,別處可尋不著這麼好的品相,價格還格外實惠嘞!” 邊說邊報出一個誘人的低價。胡秋水心裡 “咯噔” 一下,多年採藥認藥的經驗讓他起了疑,他湊近細瞧,發現斷面毫無黃芪該有的金盞銀盤特徵,當下識破騙局。那藥販見生意要黃,惱羞成怒,周圍幾個同行也跟著起鬨,仗著人多勢眾,圍過來惡語威脅:“小娃娃,別在這兒壞了爺的生意!識相的趕緊滾!” 二蛋氣得要理論,被胡秋水趕緊拉住,好漢不吃眼前虧,只能先離開這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