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十萬大山:1840 > 第105章 “豐南號”農場

第105章 “豐南號”農場(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三國憑實力截胡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火影:開局帶著二柱子來到戰國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御賜監察使大齊之君上傳奇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事不宜遲,正好又是農閒季節。

沈雲峰於是就上山組織人手,從赤腰瑤寨和十家瑤寨調動大量的勞力,對基地後的一片土地進行開荒。

高地整成紅薯地,低地整成水田,這地方從十萬大山流下的溪流也多,水渠便依勢而建,灌溉也很方便。

田地自然算在“豐南號”的資產裡面,但在縣衙登記的名義都是在自然人的名下。

為了以後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土地大多登記在物流園幾個人和黃興發名下。

整體這邊建成以後,沈雲峰將之冠名為“豐南號”農場。

十家瑤寨和赤腰瑤寨的瑤人都有參加農業基礎改造大會戰的經歷,所以上手很快,對田地如何改造也有了一定的心得。

至於重活需要力工的,有知縣老爺罩著,沈雲峰也不怕啥,也調了一部分海賊和土匪中的力工下山來幹活。

足夠的人手,改造起來也快,要成為熟地,那自然要好幾年,但不追求單位面積產量。

第二年先解決釀酒糧食來源緊張的問題,開墾個兩三百畝就先可以湊合了。

同時,開始在赤腰瑤寨和十家瑤寨開始徵集報名到“豐南號”農場工作的人員。

要擺在以前,山瑤肯定不願意下山,但由於“豐南號”的擴張,赤腰瑤寨和十家瑤寨一部分年輕人已經領教了山下的精彩,自然蠢蠢欲動。

“豐南號”也公佈了相應的條件,一是建房,去農場的都有房屋居住,是家庭的按照家庭分房。

二是凡是能有勞動力的參與農業生產的,都可以發工資。

三是未來在農場建學堂,孩兒們就近在農場上學。

這樣一來,許多人就開始考慮了,尤其是那些兒子長期在團練巡邏基地的瑤人家庭,不如去農場,一家人也近一些。

陸陸續續的,就開始有人報名了。

於是,農場就開始建房了,現在有了升降機,從水路,磚塊的運輸也方便了。

但山上的土還是緊缺的,大家一商議,運土改為運煤,直接在農場開始燒磚,就地建設。

磚塊一旦有富餘的,還可以發賣到京族三島,而且運輸的距離也近了不少。

擴張帶來的矛盾就是人力和生產擴大化的矛盾,熟練的技工需要更多,學堂的畢業生也需要更多,但這不是李九章一揮手就能弄來的資源,還是需要一步步的培養。

技工制度由於政策的扶持,力工都渴望轉為技工,在崗位上的能動性也越來越大。

比如原本負責燒爐子、拉風箱的力工,在不斷有機會鍛鐵的時候就會認真學習技術,一旦有了一定的進步,在鍛鐵的崗位上能夠合格,就能轉為技工。

例如桅燈的產量,很大程度就是制約在技工數量上,因為沒有焊條,鐵構件就需要熟悉的技工來手工打造,一旦技工的數量上升了,產量就會上升很快。

技工的數量在明年將會有很大的提升,這一塊沈雲峰並不擔心。

學堂的學生是他最關心的,因為大部分學生還是要走向技工和安保的崗位。

能夠成為新的老師和研究人員的畢竟是少數,這就需要擴大學生基數來實現。

將學堂開到山下,其實也是為了未來的發展。

沈雲峰瞄準的是山下平地瑤的孩子們,將他們加入到學生的基數中,未來產生研發人員的數量也就會更多。

時間進入臘月,眼看著就要過年,但“豐南號”的工業生產依然保持著節奏,築路的工程也在不斷地推進。

農場的土地基礎改造大會戰依然熱火朝天的在開展,磚窯也開始建設,相應的建房規劃也規劃好,竹木材料也源源不斷的運下山。

美中不足的是“興城號”不斷缺貨的告急,白酒提前賣完了,原本預計能賣到正月的白酒臘月就賣完了。

桅燈是隻能在“興城號”登記定貨,拿貨要排到明年正月了。

油燈還算好,能斷斷續續供上,瀝青麻繩也是斷斷續續的供貨,因為,瀝青麻繩還要控制著留貨給路易斯。

沒有貨賣,沒有辦法,“興城號”兩家店只能提前關張過年。

李九章和周玉岫算了一下,短短的一個月,兩家店把開業投入的錢全部弄回來了,還掙了一點。

兩人一個月的時間,去除人員的工資,兩人能得一千兩左右。

這還是在貨物供應斷斷續續的情況下,若是貨物能源源不斷,一個月兩個人至少一千五百兩,這還了得。

目錄
快穿撩boss:反派大人走劇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