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興城號”北上(第1/2 頁)
現在,路易斯的船上,已經有“豐南號”的技師和萬尾島的船員跟船了,他們成為了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因為隨著以後蒸汽機船的交付,必須有技工隨船,這些技工將會在售出的商品船上呆上半年至一年,現在就需要適應環境。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缺有冒險精神的,尤其是跟著路易斯船回來之後,講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報名的人就很多了。當然,高薪也是另外吸引人的一個方面。
航行,對萬尾島的人來說,吸引力更大,畢竟他們都是在海上討生活,誰不渴望駕駛大船能到更遠的地方去。
就連劉永陸也動了心,他最遠也就在安南海防一帶航行過。
沈雲峰暫時也不想出海,但他不反對劉永陸他們都出去看看,作為一名後世的人,他也出國幾次了,見過的世面也多。
他希望劉永陸他們出去看看,知道這個世界的廣闊,然後才會激發起他們奮鬥的心。
隨著“豐南號”的發展,他越來越發現,吃飽穿暖之後,似乎有些人就開始停滯了。
也許在這個時代,這也就是他們最大的人生目標,但對沈雲峰來說,這還不夠。現在的發展,他仍然沒有安全感。
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結束,按照歷史的發展,這時候的大清帝國將進入自我發展的階段。
當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這種發展動能還不足,要等到李鴻章掌權之後。
西方已經進入工業時代,發展是一刻不停歇的。
從懷特講述的英國的情況,他們的工業能力遠超自己的“豐南號”,而且整個國家和貴族在航海時代積累的財富將有力推動工業發展和科技進步。
“豐南號”想安居樂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在,不能有太多安居樂業的人,還是要激發他們的活力。
坐落在江平江東岸靠近平地瑤居住區的學堂已經開學,不僅僅是搬到農場家庭的子女,還有平地瑤的子女。
極少的學費能夠讓孩子識字,這對窮苦的平地瑤來說,上哪裡能找的好事。當初,沈雲峰把學堂放在江平江東岸也是為了要接納他們。
李琳玫的實驗室就蓋在學堂的邊上,連成一體,這樣不至於李琳玫的孤單。因為沈雲峰設計的比較複雜,預計過年之後,二月裡大致就能完工。
11月份的收穫季節之後,龍崗瑤寨在十家瑤寨取經後,也正式投附了“豐南號”。
對於他們的投附,沈雲峰抱著來之則歡迎的態度,人力資源再多也不嫌多,而且,並沒有大的投入,產出相反會大許多。
在管理上,沈雲峰已經做了深入的思考,他並不想成為一方的土皇帝,什麼都管。
發展還是以“豐南號”為主體,民政上的管理除了基地的那一批沒有歸屬的土匪、海賊和安南女歸柏家村代管之外,還是歸各個瑤寨。
作為企業的發展,用企業的壯大,吸附人力,不為民政事務而去耗費太多的精力。
當然,原有瑤寨的那種一統性還是要打破,讓青壯年跟著工商業走,讓孩兒跟著學堂走,將農桑留給瑤寨。
當然,安保才是維護這一切的堅強保障,否則,財富創造的再多,也禁不住一次劫掠。
由於龍崗瑤寨的加入,“豐南號”在十萬大山上的絕對勢力範圍又更大了一些,埡道的東邊自然已經屬於“豐南號”。
,這樣一來,埡道的西邊原本屬於龍崗瑤寨的地塊也屬於“豐南號”。
明年就可以進行沈雲峰心中的下一步,就是將瑤寨的大門向西移動,將更多的山地納入到“基地”之中,以應對下一步的擴張之需。
同時也將鐵礦的位置納入其中,要整修便道,至少可以讓手推車通行,這樣就提升鐵礦的運輸效率。
也考慮將目前汙染較大的造紙廠搬遷到山下,讓排水離海邊近一些。
還有桅燈的後期安裝、包裝轉移到山下,在山下再開一個麻繩的分廠,將平地瑤的勞力用起來。
以後的建築將和學堂、實驗室連成一排,形成未來的街道雛形。
工藝上無需保密的工業生產都將轉移到山下,未來都要利用山下的勞力來完成。
而山上基地,則是冶煉、軍工、玻璃製造、煤煉化等一些工業上需要保密的工業。
基地中已經將蒸汽機廠單獨分了出來,船用蒸汽機已經是邊鑄造邊改進。
第二臺船用蒸汽機零件已經運到萬尾島修船廠,開始安裝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