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反攻失敗(第2/2 頁)
了,他上陳道光帝:現在奕經赴海寧檢視海口,文蔚留駐紹興調置前路防守,究竟此後作何籌辦,奕經等亦無定見。臣若不直陳,後日倘省垣不守,粉身碎骨,難蓋前愆
。劉韻珂狠狠參了奕經一本,又向道光帝提出了被後世稱為“投降論”的“十可慮”。
劉韻珂對戰爭前景深度憂慮的十個方面,把一個極其暗淡的戰爭前景條分縷析地展現在了道光帝眼前。
他既講了敵人如何強大凶猛、詭計多端、無可抵禦,也講了清軍如何不堪一戰、銳氣全消、萬難抵抗,而最終歸結為繼續抵抗毫無意義;
他既講了外患之重,也講了內憂之深,大兵屢敗,敵驕我餒,人情震動,士氣不揚,風鶴皆驚,社會不穩,人心渙散,封建統治有些壓不住陣腳了,有動搖國本之虞;
他既講了逆夷佔領日久,正以各種方式收買人心,與封建統治爭奪人心,也講了無賴之徒皆充漢奸,事不關己者置身事外,敢於抵抗者橫遭摧殘,民間已鮮同仇敵愾之心,不願抵抗、與逆夷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
他既講了沿海七省警備已將兩載,防費甚巨,糜餉勞師,大虧國體,也講了逆氛不靖,天災接踵,經濟不振,漕糧徵收多未完竣,徵收催納面臨困境,王朝的經濟根基有崩潰之虞;
他既講了匪徒聚眾搶掠,勢甚鴟張,藐法逞兇,官府多方彈壓,威惠兼施,暫穩局面,也講了當此人心震擾,小民度日維艱之時,奸民難保不潛相煽惑,散而復聚,乘機而起。
劉韻珂的聲音也非空穴來風,危言聳聽,這是站在投降妥協立場上對現實的反映。
開戰近二載,屢戰屢敗,侵略者蹂躪國土,殘害百姓,腐敗軍隊作戰無能,禍害百姓卻與侵略者一般無二,戰爭日久,愈加沉重的經濟負擔轉嫁到了百姓身上。
人民痛恨侵略者,對自家王朝同樣不滿日甚:“紅鬼白鬼黑鬼,俱由內鬼;將軍制軍撫軍,總是逃軍”“見者魄喪,聞者心酸,滄海沉冤,黃天變色”“軍裝、錢漕、力役三政並行,追呼日迫,賣兒鬻女,枵腹當差,道殣相望”。
抗官、抗捐、抗糧,民變不斷,騷動不已,反清勢力暗流湧動,不時掀起起義浪潮。
道光帝端坐在皇宮裡,每天看著全國的海量奏摺,他比劉韻珂更深地感受著王朝的衰弱不堪,感受著自己的無能為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