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部署“釘子”(第1/2 頁)
一切水到渠成,劉韻珂再次向皇帝發出呼懇,請伊里布出山,主持夷務大局。
“惟念該革員之獲罪究屬因公,且其按兵不戰,較之僨事誤國者亦有區別……若令其來浙,或該逆聞知,不復內犯,亦未可定。可否仰乞天恩,將伊里布發至浙江軍營效力贖罪……”
道光帝不但答應了劉韻珂的要求,“著將伊里布改發浙江軍營效力”,而且決定再派一個人來,他就是耆英。
此人也是滿族大貴族一枚,此人在盛京將軍任上就禁菸不積極,在沿海諸省中戰績最差。
道光帝原打算要把他派到廣州將軍任上,突然卻讓他改道浙江,署理杭州將軍,並把伊里布帶上,隨後又給他頒發了欽差大臣關防,這樣一個以投降妥協為基調的班子組成了。
當然,也不意味著道光帝馬上就要從抵抗政策全面轉向投降政策,以後就要一心一意幹投降的事了。
浙東攻剿失敗後,道光帝的政策實際上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決定搞投降妥協了,另一條腿則是並不打算放棄抵抗政策,還在盡力維持抵抗政策。
道光帝繼續讓奕經掛著攻剿牌子,保持攻剿態勢,謀劃收復失地,同時滿足他的新要求,繼續從各省調兵赴浙,而不管這樣做效果如何。
浙東反攻如何,李九章並不看好八旗子弟的皇親國戚,紹興是他的老家,訊息自然來的快一些也真實一些。
朝廷大員的無能和寧波紹興本地人的抵抗運動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一名基層官員,李九章已經是潛意識裡已經認識到大清朝的無能和漸漸腐朽,從一名曾經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者已經轉變成現實主義者。
相比之下,“興城號”的發展才是他現在考慮的優先事項,能夠不做一個貪官,又能掙到銀子,讓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種機會實在難得。不趁著這個時候把“興城號”做大還趁何時。
在得到瑤寨生產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的訊息後,李九章毫不猶豫的帶著師爺崔永祿到了廉州府。
廉州府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唐朝貞觀八年,即公元634年,當時嶺南道的越州被改稱為廉州,因東北部有座大廉山而得名,這是廉州名字的起源。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改元廉州路為廉州府,開始了這一地區新的行政管理階段。然而,到了洪武七年(1374年)十一月,廉州府的地位有所下降,被降格為州。
緊接著在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廉州被劃歸雷州府的管轄之下,這一時期其行政權力發生了顯著變化。
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廉州府的命運再次反轉,它再次被提升為府級行政區。
清朝時期初沿襲明朝,後期併入雷州府的潿洲島、斜陽島,轄欽州、合浦、靈山等地。
廉州要比欽州繁華許多,水運交通也更加發達,在這裡開設“興城號”,尤其是桅燈和瀝青麻繩這兩樣東西,銷路不愁。
知縣雖然是最低的七品官員,但是到哪裡也不會受到輕視,畢竟算是一方父母官,是有實權的人物。
官場上只要不是要堅決做清流,那麼人抬人高,互相是要給面子的。
李九章一出面,掛名在崔永祿的名下的“興城號”很快就落實了鋪面,也能迅速開張。
這時候,李九章就感覺到人手的緊張,他手下還有一個師爺,但縣衙那邊是不能缺師爺的,長隨們當掌櫃還差了些,畢竟大字不識幾個。
他只有先把崔永祿先弄到廉州來把“興城號”的張開了,這邊他已經寫信回老家調人過來了。
過去的讀書人不是每個都能考上秀才舉人的,即使考上秀才,也沒人發俸祿給你,家道中落的還是要出來謀事的。
李九章自然有一批同學,這些人中也有混的不如意的,有同學伸手,自然願意投奔。
現在與紹興緊挨著的寧波失陷在英人手中,九省援軍基本都在紹興一帶駐紮,鎮海寧波等地的人又投奔紹興等周邊地區,推高了紹興一帶的糧價,百姓生活愈發艱難。
此時李九章的邀請,自然很有效果,已經有幾個人在路上了。
黃二牛在欽州的“興城號”表現很好,除了識字不多以外,勤勞肯幹,能吃苦,還能住在店裡看店,這讓崔永祿十分滿意。
現在在廉州府新開“興城號”店鋪,他便託張武帶信,希望瑤寨能再派個伶俐點的夥計來。
瑤寨與“興城號”利益相同,“興城號”做的好,帶給瑤寨的利潤就多,李九章當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