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年夜飯2(第2/3 頁)
近能聞到淡淡的肉腥味。
鍋中倒滿冷水,把切成薄片的生薑、切成段的大蔥、大料以及桂皮放進去。接著,把洗好的腿骨和肘子丟進鍋裡。先用大火煮開,不一會兒,鍋裡就升騰起騰騰熱氣,混合著肉香、姜味、蔥香以及調料的獨特氣味。隨後轉成小火慢慢燉煮,鍋裡不時發出“咕嘟咕嘟”的輕微聲響,就像在演奏一曲舒緩的樂章。
一直煮到肉特別軟爛,輕輕一撕就能骨肉分離。這時,肉的顏色變得更加深沉,呈現出一種濃郁的紅褐色。
把肉從骨頭上剔下來,這就是拆骨肉了。
拆骨肉是每年除夕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這一天午飯的餐桌上必然會看到它的身影。
那拆骨肉散發著醇厚的肉香,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用手捏起一塊,能感覺到它的柔軟和彈性,蘸一點醬油蒜泥,放進嘴裡,細膩的口感和濃郁的味道瞬間在舌尖散開。
另一道必不可少的菜便是燉活魚。
北方的冬天特別寒冷,魚為了過冬會額外囤積脂肪,所以冬天的魚格外肥碩。
魚要買江魚,尤其是江鯉魚最好。
把魚的鱗片和腮去掉,在魚身上劃兩刀,抹上少量的鹽。鹽粒在魚身上泛著微微的白光,彷彿給魚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但是很快便融化在魚的面板表層,浸入魚肉裡。
接下來要把大片的姜、大段的蔥和大粒的蒜切好,塞進魚肚子裡,再用老黃酒把魚醃製起來。此時,魚身上散發著姜、蔥、蒜的混合香氣以及老黃酒的醇厚味道,這樣醃製一會,魚身上的土腥味便不復存在了。
五花肉選三肥兩瘦的部分,切成薄片。
灶膛生起火,鐵鍋灶燒熱後放入黃豆油,把醃好的魚擦乾水分,放進鍋裡用中小火慢慢煎至定型。魚在鍋裡發出“嗞嗞”的聲音,魚皮漸漸變得金黃酥脆。然後就可以小心翼翼地翻面,這樣可以保證魚皮不破也不粘鍋。
煎好的魚先盛出來,用鍋裡剩下的油炒五花肉片,炒到油脂出來,加花椒,八角,幹辣椒,翻炒一會,再加入一半切碎的大蒜粒和兩勺黃豆醬。
黃豆醬是葉宵的祖母親手製作的,由於醬塊、溫度、鹽分等因素的不同,每家的黃豆醬味道都不一樣。而葉宵祖母做的醬,顏色紅亮,散發著濃郁的醬香,讓每一個嘗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老太太一輩子被人稱頌的三手絕活便是如此:蒸麵食,醃酸菜,做黃豆醬。
但是葉宵一個也沒有學會。連皮毛都沒有學到。
鍋裡的食材炒出香味後,把魚重新倒回鍋裡,沿著鍋邊淋上兩勺陳醋,提鮮去腥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激發魚的香氣。再加上一勺糖,鮮上鮮。接
著加水蓋上鍋蓋,慢慢燉煮。大火把鍋燒開,然後轉成小火燉半個小時以上。這時,鍋裡的湯汁翻滾著,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這時候就可以向鍋裡新增配菜了。
秋天菜園子裡收穫的綠瑩瑩的白菜葉子,早已泡發好的紅薯粉條,還有用黃豆換回來的色澤微黃的滷水老豆腐,依次加到鍋裡。繼續燉煮半小時,直到粉條成熟。
此時,鍋裡的菜餚呈現出一幅極為誘人的畫面。江鯉魚靜靜地躺在白菜、粉條和豆腐之間,彷彿一位尊貴的王者被臣民簇擁著。白菜葉子翠綠欲滴,經過燉煮後,變得更加柔軟,邊緣微微卷曲,散發著清新的蔬菜香氣,紅薯粉條晶瑩剔透,在湯汁的浸潤下愈發爽滑,每一根粉條都吸飽了魚的鮮美、白菜的清甜以及調料的濃郁味道。滷水老豆腐色澤微黃,豆腐的豆香與其他食材的香氣相互交融,散發出一種醇厚而質樸的味道。
在火候的作用下,鍋裡咕嘟咕嘟地煮著,聲音歡快而富有節奏,彷彿是一場美味的交響樂。
掀開鋁製的大鍋蓋,一股濃郁的魚香撲鼻而來,那是江鯉魚特有的鮮美味道,混合著煎制後的焦香和燉煮後的醇厚。還帶著白菜的清新豆腐的豆香,祖父將鍋裡的食物一股腦盛到一個盆裡,然後抓了一把蒜粒、蔥花和香菜撒在菜上,這道燉活魚就可以上桌了。
這道菜是葉宵祖父的拿手好菜,記憶裡,他總是第一筷子挖掉魚的眼睛,餵給葉宵。
“吃魚眼,對身體好。”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吃啥補啥,吃魚眼會對視力有幫助。
接下來,外公會夾一筷子魚腮下面的一塊肉,祖父說,這塊肉叫月牙肉,是魚身上最爽滑、最鮮嫩的一塊肉。
這一塊月牙肉,他總是默默夾到祖母的碗裡。而每每這時候,祖母總是會回敬一個白眼,說道:“可顯著你了,我不會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