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1/2 頁)
</dt>
&esp;&esp;霍瑾瑜見大家這次這麼配合,也不說什麼了,大手一揮,命人開始做準備,打算御臨邊陲,慰問邊陲將士們,當然朝臣也是要去一部分的。
&esp;&esp;……
&esp;&esp;十一月,在霍瑾瑜的萬壽節當天,正式下旨宣召對藩禁的改革,允許不襲爵的宗藩子弟從事“士農工商”四業。
&esp;&esp;同時下懿旨,在京中設立宗學,召天下藩王十歲到十六歲的孩子入京讀書,男女不限,明年秋季入學,命令禮部在安定門附近選一處地方,建設一所皇家學院。
&esp;&esp;旨意一出,朝野沸然。
&esp;&esp;不少藩王暗地裡將霍瑾瑜罵了一頓。
&esp;&esp;果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宴席,陛下前腳在藩禁上鬆口,後腳就要讓他們將子女都送到京城,而且定限封爵,歹毒心思昭然若揭。
&esp;&esp;原以為新皇登基,肯定會施恩,誰曾想“恩”沒見到多少,反而下了不少刀子。
&esp;&esp;而且新皇還暗示到京城宗學上學,宗室可自行領取所屬的歲祿。
&esp;&esp;對於一些歲祿被掌控被王府長輩拿捏,尤其遇到一些心偏的長輩,用不受寵子嗣的歲祿補償疼愛的孩子,這種事都是習以為常的。
&esp;&esp;能自己掌管自己歲祿,對於經常被剋扣的宗室子弟,這點的誘惑力其實很大的。
&esp;&esp;果不其然,根據調查,已經有許多宗藩子弟在收拾行李了。
&esp;&esp;可以看出急切的心裡。
&esp;&esp;……
&esp;&esp;十一月中旬,霍瑾瑜啟程去邊陲的那天,天空正好下起了小雪,霍瑾瑜坐在龍輦上,看著紛紛揚揚、如沙一般的雪花,微微勾起唇。
&esp;&esp;隨著帝王鑾駕一起離京的還有數十輛大臣的車駕、綿延十里的各種賞賜、糧草……加上五千羽林衛,浩浩蕩蕩地從京中出發,十分有氣勢。
&esp;&esp;京城的百姓跪在路旁,看著綿延不絕的馬車還有人影,紛紛張大了嘴巴。
&esp;&esp;等到鑾駕看不見了,大家才鬆了口氣,用極其小聲的話談論著。
&esp;&esp;“陛下長得真威風!”
&esp;&esp;有人聽到這話嗤笑,“陛下坐在車裡,外面的人能看到什麼,頂多看到陛下的龍車有多大,你這話說的太昏頭了。”
&esp;&esp;“我是聽徐探花的妹妹說的,陛下長得特別好,比今年的狀元郎、榜眼還好看。”
&esp;&esp;“雖說今年一甲三人長得都好看,但是長得都沒有男子氣概。”
&esp;&esp;“你們光說陛下幹什麼,小心被官府抓了。”
&esp;&esp;“去去,說什麼呢,我們又沒有說陛下的壞話。”
&esp;&esp;“我家的侄兒在毅王手下當百戶,你們說,這次會不會見到陛下?”
&esp;&esp;“喲!百戶啊!這可不得了,這次如果軍功夠用,弄個千戶也是可以吧,對了,你家的侄兒成親了沒有,我妹妹家有一個閨女,長得可水靈了,心靈手巧,嘴巴也甜,要不我給你介紹一下?”
&esp;&esp;“真的?嗯,我那侄兒沒成親,要不咱們倆說和說和。”
&esp;&esp;其他人見他們還說起親來,也就不管這兩人,踮著腳眺望隊伍的尾巴。
&esp;&esp;“聽說陛下這次要在邊陲與將士們一起過年,等到年後才能回來。”
&esp;&esp;“嘶!啊?陛下不在京城過年?”
&esp;&esp;“當然,邊陲將士為了打跑韃子,可是打了兩年,不知死了多少人,陛下去邊陲過年,這叫與民同樂。”
&esp;&esp;“聽說陛下之前想要御駕親征,可惜被朝中的老爺給勸了。”
&esp;&esp;“勸了好,陛下那小身板子還扛不住韃子的一擊,如果出了事,天就要塌了。”
&esp;&esp;……
&esp;&esp;此次霍瑾瑜讓虢國公留下主持京中事務,九個內閣學士帶去了五個,首席米開